“即使到了冬天,咱家宝宝睡觉时依然大汗淋漓,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带孩子来找我看病时,总说自己的孩子出汗多到离谱。稍微动一下,就满身大汗,晚上睡到半夜衣服都湿透了,脑袋一圈也都是汗。
还有很多家长一看孩子睡觉流汗就以为孩子“虚”,赶紧补虚,结果越补越虚,越补汗越多。其实这一做法是不正确的。
孩子出汗多,不一定就是身体“虚”!一般情况下,出汗是为了调节代谢产物和体温平衡。
中医认为,小儿属于纯阳之体,形气未充,汗孔开阖能力不足,相较成人更容易出汗。当天气炎热、穿得衣服过多,或经过激烈运动过后,汗液就会自然增多。
尤其是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基础代谢相对旺盛,入睡后前半小时出汗明显增多,也是正常的。
只要孩子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精神活泼,则属清阳发越,出汗不代表身体虚,爸妈们无需过于担心。
如果小孩出汗过多、精神不济,或睡觉流汗多在下半夜、胃口不佳、易生病,家长就要特别留心,这有可能就是虚汗。
虚汗,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体虚出汗,具体又可以分为:气阴两虚、营卫不和、肺卫不固。
1.气阴两虚
气虚 阴虚便组成气阴两虚,这类小朋友易疲劳,较典型表现是手心脚心发热,摸着皮肤有点热,但量体温不发烧,稍微吃点温热一点的食物就上火。
可用药物:石斛、麦冬。
清代《药性论》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小孩体弱,食用量也需注意控制,吃多了易腹泻。
麦冬性甘,微苦,《本草纲目》记载:“其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具有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麦冬性苦,是寒凉之品,小孩同样不能过量服用。
2.营卫不和
主要是表寒里虚,气虚程度稍微轻一点,主要表现为容易出汗、怕风。
可用药物:淮山、莲子。
中医认为,淮山能治疗脾虚泄泻、肺虚咳喘、虚汗、肾虚尿频等症状。《中华本草》记载:“其补脾、益精、养肺、固肾。”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儿童吃淮山过敏,因此在初次食用时一定要密切关注。
莲子性平,味甘,《本草从新》记载,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症状。小孩如果有大便干结,难解等现象,则不宜服用。
3.肺卫不固
所谓“肺卫不固”是由于肺脾气虚、脾气弱、肺气不足,气不能固摄汗,因此多汗。肺卫不固的小朋友常表现为:平时整个人没什么精神,容易感冒,脸色也比较差,下半夜出汗多,甚至枕头、床褥都可能湿透。
可用药物:太子参、沙参。
《神农本草经》记载,太子参能补益脾肺,益气生津,能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气阴两伤、自汗气短等症状。7岁及以下的幼儿身体发育不健全,因此不建议使用太子参。
《医学心语》曾记载:“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南、北沙参均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阴虚出汗等功效。其中,沙参性微寒,当小孩有风寒感冒的症状时,不能服用。
总体来说,孩子出汗多、精神差,核心是因为气虚卫不固表所致。想要改善气虚问题,不得不提到可以“补一身之气”的黄芪。
针对儿童气虚、自汗问题,也可用上好好黄芪颗粒(儿童版)。
《本草纲目·卷十二·黄芪》记载,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用于治疗肺卫不固的自汗证有很好的功效。
黄芪最出名的产区之一就是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陇西。这里的黄芪不仅条直、皮黄白、分枝少、味甘,而且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等药用成分高,常被誉为“芪中精品”。好好黄芪就是选用陇西黄芪,通过现代工艺进行萃取而成。简单一冲一泡,就可以补气固表,改善孩子自汗的症状,实在是很方便。
最后,除了对症下药,日常护理多汗小儿时,应注意勤换衣物,合理增减衣被,避免直接吹风,多补充饮水,忌食辛辣等。
参考资料:
[1] 虚汗停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7-04-10
[2] 小儿虚汗症.广西中医药 2000-06-20
[3] 小儿多汗分“实虚”.生命与灾祸 199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