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从湖形上看,它还是长江流域最典型的大型浅水湖。太湖水域面积多达2338平方公里,在国内淡水湖中排名第三,但平均水深只有1.89米,这也导致太湖蓄水量较少,水质调节能力较低。
但凡事都是利弊共存,这种条件也增加了光能的利用效率,湖区水温更容易升高,渔业生产效率也更高。本世纪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太湖的饵料资源非常充沛,2003年时的总鱼产力就已高达2.76万吨。实际的渔获产量也相当亮眼,连年获得3~6万吨的稳定高产,湖区俨然成了一座富饶的“鱼矿”。
据统计,太湖历史上曾记载的鱼类有107种,盛产河蟹、鳜鱼等10多种高档湖鲜,太湖白鱼、秀丽白虾、太湖银鱼更是名声在外,合称“太湖三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的水环境发生变化,一种名为“毛叶鱼”的鱼类逐渐增多,单品产量常年突破2万吨,渔获占比一度高达88%。
在2020年之前的开渔节,太湖渔民驾驶船只围网作业,一网下去能打捞上来60000多斤的毛叶鱼。要注意的是,毛叶鱼的高产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这背后也折射出了不小的隐患。
一网可捞6万多斤,太湖湖鲚的地位如何?
“毛叶鱼”其实是一种地方称呼,其学名是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也是长江刀鱼(长颌鲚,Coilia macrognathos Bleeker)的近亲。说起长江刀鱼,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此鱼是赫赫有名的“长江三鲜”之一,因资源稀少而被炒至天价,一公斤就能卖到成千甚至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