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晚参君 ,公号-新区晚参,授权转载
昨天(9月19日),安新县小王营村和西阳村均贴出了认定公示,对村内老百姓的在籍人口、安置对象、宅基地处数面积、是否商住混用、是否享受口粮补贴等全都进行了详细认定。
从拆迁工作流程来看,上述程序之后,小王营村和西阳村也很快将要进行搬、拆——这两个村以现状存在已经按天计算了。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晚参读者发现,以往全国拆迁经常在墙上出现的“拆”字,此次突然变成了“迁”。
于是这两天有读者非常好奇,纷纷留言询问。
为什么是“迁”而不是“拆”,究竟存不存在读者们自己理解的那些意思呢?我们今天分析一下这一字之别。
▲小王营村民宅院。 陈雪峰/摄
“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谓“刻骨铭心”,有人因为这个字一夜暴富,有人因为这个字变成了钉子户,甚至有人因为这个字赔上了性命,这个字眼儿实在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因此,这个“拆”字,已经超出了它的本义,被历史进程赋予了太多沧桑和额外含义。
尤其配上鲜红的颜色,一个赫然的红拆字刷在墙上,背后是数代人生活起居的家,相比之下,难免会有触目惊心之感。
而“迁”字,在中国汉字最早的“母法”《说文解字》中,真正的含义是:登也。
中国人眼中的登,是往高处行,因此,由登组成的词语,多吉祥之意,比如登山、登顶、登科,等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位伟大母亲的故事,也与迁绑在了一起——孟母三迁——为了自己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孟老太太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数次搬家,搬来搬去选择优秀邻居,终于迁到了自己心仪之处。
因此,迁,其本意用现代汉语被解释为:向高处移动。
▲小王营村民宅院。 陈雪峰/摄
我想,此次很多拆迁村之所以舍弃“拆”,而选择“迁”,应该只是从视觉上、从含义上进行的考量,让老百姓的感受更舒服一些,让象征意义更吉利一些。
所以,从我的个人理解来看,墙上是“拆”字还是“迁”字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要搬家、拆房的意思,只是在人文关怀上更人性化一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读者们留言怀疑的是不是“套路”,有没有“猫腻”,都是多想了,也想多了。“拆”也好、“迁”也罢,不存在桌子底下的东西。
容城河西村的第一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开启了此轮拆迁的序幕,安新的小王营等村也已进入到了倒计时。
小王营村的数位读者这两天给我留言交叉证实,他们每人已经分到了40多万的集体土地补偿款,宅基地补偿安置正在进行中。
种种迹象表明,此轮征迁重启以来,脚步变得飞快,一切都在快速推进,雄安人已正式进入告别时代。
就像墙上的大红字一样,真心希望大家不仅仅是“拆”掉了宅院,而是自此“迁”向更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