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临港未来2025规划,临港地铁2030规划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3:44:48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说,临港新片区交通强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35年)发布。方案从七大体系出发,提出到2025年,产城融合区骨干路网新增建设里程110公里以上,中央活动区路网密度接近6公里/平方公里,骨干绿道总长度达到200公里以上;产城融合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建成区公交站点智能化率100%,车路协同示范道路不少于80公里……到2035年,全面建成慢行友好的区域交通设施体系,实现组团30分钟慢行可达,利用街道静稳化措施实现“无车街区”……更多详见↓

发展目标

01 第一阶段(2021-2025年)

到2025年,产城融合区交通强国建设主要任务取得系统性成果,临港新片区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开放创新、立体融合、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建成,交通设施能级显著提升,公众服务品质不断增强,交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设施体系。推进完善“2海港(洋山深水港和南港) 2枢纽(四团站和芦潮港站)”的枢纽布局,初步实现“15、30、60、90”交通出行服务目标。中央活动区路网密度接近6公里/平方公里,骨干绿道总长度达到200公里以上。

——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交通服务体系。中运量建设里程50公里以上,常规公交总里程达到965公里以上,主城区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组团间公交平均出行时耗缩短1/4。

——建成绿色智慧的交通创新发展体系。产城融合区形成更节能、更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绿色交通引领标杆,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新增公交车辆100%清洁能源化,推广1500辆氢能源车辆示范应用,建成各类型加氢站点14座,氢气自给率达到30%以上。建成区公交站点智能化率达100%,车路协同示范道路不少于80公里。

——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治理体系。建立市区联动、区域共治、行业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机制。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制度与标准体系,推动国际航运、航空等领域创新制度,建立智慧、绿色型先进引领标准,实现5项以上制度突破和新标准规范。营造文明交通治理环境,充分展现临港新片区交通行业善治效能的软实力。

02 第二阶段(2026-2035年)

到2035年,构建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区,全面建成“开放创新、立体融合、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数字化、一体化、产业化交通强区达到世界一流,交通强区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浦东临港未来2025规划,临港地铁2030规划图(1)

构建枢纽锚固、畅通高效的

对外交通体系

01 预期成果

到2025年,初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推进完善“2海港(洋山深水港和南港) 2枢纽(四团站和芦潮港站)”的枢纽布局。

加快建成临港多式联运中心,推进东海大桥智能化集卡系统。

到2035年,构建开放创新的国际枢纽门户,深度嵌入全球城市综合交通网络。

全面实现临港新片区15分钟到达浦东枢纽、30分钟可达龙阳路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机场、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

02 实施内容及路径

1.打造辐射全球的世界级航空枢纽。

建设浦东机场“超级航空货站”,建设航空快件国际枢纽中心和航空总部基地。打造机场南侧民用航空创新示范区,以开展国际航空中转集拼业务为核心,完善集货、高附加值仓储物流、分拨转运和综合监管等功能。

2.建设更高能级的国际海港枢纽。

提升国际枢纽港服务能级,推进小洋山北侧码头建设和南港码头改造,加快提升港口设施设备自动化水平,研究小洋山岛客运码头搬迁与临港国际客运码头建设。

3.完善区域一体的轨道交通网。

推进上海东站枢纽建设,研究“一主一辅”(上海东站、四团枢纽)枢纽规划布局,完善芦潮港等铁路货运枢纽。全面融入国家大通道和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推进沪通铁路二期、沪乍杭铁路等对外通道。

4.推进通达快捷的公路交通网。

建设多层次、多方向的高快速公路网,完成两港大道快速路建设,探索G1503绕城高速(G1503/S2以西)拓宽工作。推进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网络融合,加快建设沪杭公路、新四平公路等道路,建设S2公路新元南路立交,探索东大公路、南芦公路功能提升。

浦东临港未来2025规划,临港地铁2030规划图(2)

构建畅达舒适、生态共享的

区域设施体系

01 预期成果

到2025年,产城融合区骨干路网新增建设里程110公里以上,中央活动区路网密度接近6公里/平方公里,骨干绿道总长度达到200公里以上。

滴水湖核心片区新改建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率达到100%,基本建成高品质的慢行空间系统。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以上,提档升级乡村道100公里以上。

到2035年,全面建成慢行友好的区域交通设施体系,实现组团30分钟慢行可达。利用街道静稳化措施实现“无车街区”

中央活动区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骨干绿道的长度达到400公里以上。

02 实施内容及路径

5.构建畅达优美的区域道路网。

建设主次干路,完善骨干路网格局,重点推进新元南路、X2路、Y5路、云水路等主次干路建设。结合滴水湖核心片区、临港奉贤园区等核心区域的开发,加快次支路建设,提升道路网密度。

6.打造友好舒适的慢行空间。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广彩色路面。结合河湖水系,综合保护与利用滨水岸线资源,打造安全舒适的滨水慢行空间,形成“两环七带”的慢行游憩休闲体系。结合枢纽站点周边路网建设,构建复合立体的慢行交通系统,融入临港特色文化,打造人文互动、缤纷多彩的宜居生活廊道。

7.构建智慧生态的道路养护体系。

开展道路预防性养护、功能性铺面、桥梁结构修复、交通设施智能化等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实道路行业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构建绿色养护体系,推动路域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护技术、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应用,新增养护作业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

8.建立动态共享的静态交通体系。

增加停车设施供给,推进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建立道路停车泊位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停车需求动态调节泊位。加强重点区域停车保障,优化完善停车收费机制,实施分区差别化收费体系,试点道路停车收费智能管理。

浦东临港未来2025规划,临港地铁2030规划图(3)

构建一体化、复合型、高品质的

客运服务体系

01 预期成果

到2025年,产城融合区形成高效通达的客运通道,构建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中运量建设里程50公里以上。常规公交总里程达到965公里以上,主城区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组团间公交平均出行时耗缩短1/4。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一体化、复合型、高品质的客运体系。

形成“1城市级 7地区级 X组团级”的多层次客运枢纽。主城区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

02 实施内容及路径

9.构建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

构建以区域轨道为骨干线、中运量公交为区域线、常规公交为接驳线的三级线网,建立公共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整合提升城乡公交线网服务水平。优化区域内部公交,针对轨道交通接驳、15分钟生活圈出行完善内部公交网络。

10.建设复合型的公共客运枢纽。

新建城市级枢纽,预留城市航站楼功能,打造集国际中转服务、免税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功能枢纽。加强轨道交通站点的综合开发,打造站产城一体化的多业态枢纽综合体,完善既有站点的交通配套服务。

11.发展高品质的特色客运新模式。

推广旅游专线、社区巴士、园区班线等特色客运模式。利用智能化方式和客流需求的精准匹配,形成共享班车线路,覆盖先进智造片区、滴水湖核心片区主要企业。研究应用智能网联、共享、网约等出租汽车新模式,探索建立符合临港新片区需求的出租汽车融合发展的运营体系。

浦东临港未来2025规划,临港地铁2030规划图(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m.360k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