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圈烤兔看上去很诱人,名头好像是什么手撕烤兔,有位女性朋友指出,这很像健身房里的一圈肌肉男。不得不说伊很有生活,我就想不到,因为没去过健身房。穷,去不起。
这里不是成都,兔肉属于非主流肉食,很多人一辈子只见过兔跑,却没吃过兔肉,更没啃过兔头。兔兔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但本砖家却吃过不少,以野兔为主,集中在学龄前的一段时光。
当时家里有一条大黄狗,经常外出逮兔子。逮到了并不吃,或者说不会全吃掉,一般会往院子里一扔,头部或半边身子血肉模糊。现在回忆起这个情节,我总会想到杜甫的一句诗: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大黄狗的战利品一般就被家人洗剥干净红烧了。在我的印象中,即便是那个在极度缺乏油水的年代,我对野兔肉也并不热衷,因为肉质太硬,简直啃不动,还有一股炖不掉的青草味儿,我对“野味儿”的反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后来吃过家兔肉之后,感觉比野兔略胜一筹。不过兔肉中脂肪含量只有2%,远低于猪肉的28%,须得长时间或大量酱汁烹饪才好,否则太柴,口感不佳。
家兔
家兔和野兔之间,不仅仅是家养和野生的区别,更不只是好不好吃的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最早的家兔当然是从野生状态驯化而来,但和中国境内的野兔(以下默认中国境内)没有什么关系。家兔的学名是Oryctolagus cuniculus f. domesticus,属于兔科穴兔属,而野兔则属于兔科兔属,由此可见,兔子的正朔在野兔一边(这是开玩笑)。
以上是农村集市上的野兔,可能是草兔(Lepus capensis),国内广布种。需要提醒一下,不要以为搂草打兔子啥事没有。我国所有兔科兔属动物,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3种(海南兔、雪兔和塔里木兔),三有保护动物6种,有草兔、灰尾兔、华南兔、东北兔、西南兔和东北黑兔,国二自不必说,三有动物一样受法律保护,不能擅自捕*,超过30只要负刑责。
家兔
仅从外观上看,家兔和野兔虽然有区别,但对于一般群众来说,把它俩拎在一块也很难说清到底哪个是哪个,像我这种半瓶子醋也只能瞎蒙。当然,二者体色不一样,野兔的体色一般灰黄或土黄色,家兔则黑、白、棕、灰各种都有,但家兔也有和野兔相近的色型,单看颜色分辨也是不太靠谱。
家兔野兔的重大区别有二。第一,家兔既属穴兔,顾名思义,必然善于掘洞,会为自己营造复杂的地下宫殿,而野兔啥也不会,终生生活于地面。指出这一点,好像会让一些朋友感到惊讶,兔子竟然不会打洞?是的,中国土生土长的野兔全部没这项技能,除了那些家兔逃逸野化的种群。
第二,家兔的幼崽初生时无毛,不睁眼,基本没有活动能力,野兔的幼崽则截然相反,生下来就有毛,眼似铜铃,而且能跑动。虽然哆里哆嗦颤颤巍巍,但好歹能蹿起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不会打洞没房没车的野兔来说,要是生下来赤条条不会跑,就等于给天敌送点心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既然家兔和中国境内的野兔没关系,那么最早的家兔必然是从国外引入的。家兔的驯化历史并不长,大约始于公元6世纪的欧洲,传入中国只能更晚。这样问题就来了,《战国策》中有“狡兔三窟”的典故,这是典型的穴兔特征。而国内的野兔又不会打洞,难道先秦时代的中国就已经有家兔了么?
当然不是,所谓“孤证不立”,一句话不能证明什么。更何况《战国策》的成书年代很有可能是在东汉,其时丝绸之路已开,大汉子民见多识广,养过家兔也是很有可能的。
白兔是家兔中的常见品种(实为白化病患者),“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这儿歌每个人都会唱,但是这里面存在误导。兔子是不能长期吃萝卜和青菜的,这一类食物含水分太多,易造成兔子腹泻。好汉都架不住三泡稀,况兔子乎?
家兔性格温顺,长相可爱,给小朋友当做宠物也不错。小野兔就不用指望了,那东西气性太大,“不自由毋宁死”,一般养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