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Pancake)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主食之一,起源于山东,历史悠久。请跟随一起梳理一下煎饼的来龙去脉吧。
晋代的《述征记》、唐代的《唐六典》等古籍都有记载煎饼,口感筋道,食后耐饿。
现代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在民间流传很久,家喻户晓,无法系统考证,但“煎饼”一词的出现和叫法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直到我们山东蒲松龄的《煎饼赋》中描述煎饼,才给煎饼以完整叙述:“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制作煎饼的主要工具有鏊子、油擦、舀勺、筢子、铲子。
【鏊子】:铁制圆板,上表面平整光滑,中心稍凸,下有三足作为支撑,用途是在上面烙制煎饼。
【油擦】:俗称“油搭子、油布子”,用布缝制成的方形擦子,渗有食用油。摊制煎饼前,先用油擦擦涂鏊子。
【舀勺】:把面糊舀到鏊子上。
【筢子】:有柄的木板,手持用来推动面糊,使面糊均匀的涂抹在鏊子上。有地方用“篪子”或“劈子”。用手拖曳筢子涂抹面糊的过程称为“摊”。
【铲子】:山东有些地方称“抢子”,用来沿鏊子边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
在煎饼制作工艺基础上,山东各地又变化出许多种不同的煎饼。举例如下:
【酸煎饼】:把面糊发酵使之变酸,摊制出来的煎饼味道酸而特别香。
【柿子煎饼】:煎饼摊好还没烙熟之前,立刻放上去皮的柿子,然后用筢子将之涂抹均匀;烙熟后,煎饼色红,味道香甜。
【酥煎饼】:煎饼冷却后再烙酥。
【一品酥脆煎饼】:各种味道的薄脆类。
【糖酥煎饼】:用小米、白糖磨成米糊,在煎饼八成熟定型时揭下,在鏊子上叠成长方形,放到炉台上继续烘干。
【咸煎饼】:主要在鲁西南一带,煎饼成型固定,把辣酱涂抹在煎饼表面,然后叠成长方形存放。
【鸡蛋煎饼】:用鸡蛋、面粉、葱花制成糊状煎成。
以前,山东煎饼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拿来卷大葱的。其实夹大葱只是因为以前物资贫瘠,其实它的包容性很强,现在,生菜、粉丝、豆腐、咸菜、海带丝、肉丝都可以卷。
渣豆腐是沂蒙山区的家常菜:把白菜叶、萝卜缨、野菜、地瓜秧等洗净剁细,加豆面和盐,然后用水煮焖。
同时,山东杂粮煎饼喜欢用麦子、玉米、高粱等杂粮磨成粉,作为摊煎饼的面糊。因为杂粮煎饼用的是杂粮面糊,所以做出来的饼皮要比煎饼果子硬一些。
从山东煎饼衍生出许多煎饼种类:
【天津煎饼】作为代表的就是天津煎饼:天津煎饼分两种加料,加果箅儿,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薄脆;以及加果子的,也就是油条。果箅儿是煎饼果子的灵魂,讲究的是热、鲜、挺、脆、香。抹的酱料也分三种,甜面酱、本地腐乳和油泼辣子。
【福建煎饼】福建一带煎饼的做法与中国北方的做法有所不同:在摊制煎饼的过程中要加一些酸菜、蛋等,并且煎饼外涂番茄酱;煎饼做完后立刻食用,不像北方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南宫煎饼】河北省邢台南宫市的一种小吃。用提前泡好的黄豆和小米加水磨成糊,在鏊子上用推子推成饼,加上薄脆、面酱、鸡蛋、火腿、葱花,卷叠食用。
【润饼】润饼是泉州及闽南一带,清明时节的传统食物。润饼的别称很多,在其他地方也叫春饼、卷饼。泉州的润饼以面粉为原料,面是否揉好决定着润饼皮有没有黏性和韧性。揉好的面团被抓着,往锅上一贴,一蹭,然后快速提起来,这样一起一落间,一张薄薄的润饼皮就诞生了。
【西安煎饼】西安有将煎饼内卷豆腐干和酥肉,再用芝麻凉汤或炸辣椒作调料的吃法。
菜煎饼其实在鲁南、苏北、豫北都非常流行,但各地做法还是有些小区别。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菜煎饼就是把各类青菜,切成细小碎片或者长丝,炒熟之后卷进煎饼里。菜煎饼的口感比普通煎饼要更薄、更脆。
【江苏徐州煎饼】在徐州,它最特别的做法是在鏊子上先摊好一张煎饼,然后把蔬菜,如豆芽、海带、土豆丝、豆腐、各种绿叶菜按照凉菜的做法拌好,再铺在煎饼中间,趁热在上面盖上另一张煎饼,上下交替翻转地烙烤。这样做出来的煎饼具有香、酥、脆的美好口感。
【安徽阜阳煎饼】安徽阜阳的卷馍早期也叫春卷,因为用的是春卷皮。几张薄薄的春卷皮叠在一起,把新鲜汤煮熟的卤蛋切碎,夹一些面筋、豆芽、黄瓜丝,淋上酱汁、辣酱,放入一些香菜,再卷好饼皮。最美味的那一口,是在卷好的卷馍一端蘸上汤汁,咸香辣各种滋味全在一口。在阜阳卖卷馍的大多是流动摊子,为了保证食材不冷,通常会用一个炉锅一直煮着鸡蛋、面筋、豆芽等食材。在卷卷馍的时候,加料现点现包,差不多一分钟,摊主就能把卷好的卷馍,交到你手中。
中华美食举不胜数,源远流长。你还有什么想向读者们介绍的,告诉@留香集萃。也会陆续向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