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的好处有很多,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种植大豆的农民朋友一定要知道如何利用机械耕作整地。
大豆平翻耕法
以应用有壁犁,翻转疏松耕层为主体,使农田形成地面平整,耕层结构全部疏松的一种耕法。平翻技术以五铧犁、圆盘重耙、圆盘轻耙、钉齿耙和各种镇压器等配套组合进行。
用五铧犁耕翻时,犁铲切入土壤,借犁壁翻转抛入犁沟,使土垡散碎成覆瓦状。耕翻作业一般以三年轮新翻一次较为合理。
耕翻主要有四种方法
Ⅰ 螺旋型犁壁耕翻。用螺旋型犁壁变换耕作层上下位置,翻转180°,适用于开荒地和粘重潮湿多草的地块。要求翻土完全,覆盖严密,消灭杂草和野生植物作用强。
Ⅱ 熟地型犁耕翻。要求垡片翻转135°,翻后垡片彼此相连,与地面呈45°角,后一轮上举的部分表层土壤紧附在前一轮翻出的土壁上如覆瓦状。该种方式牵引阻力小,有较好的翻土和碎土作用,但垡片覆土不严密,灭草性能较差,在垡片接缝处常有杂草和根茬外露。
Ⅲ 复式犁分层翻垡。将耕层上下层分层翻转。方法是在复式犁主垡上前方安装一个小铧,耕深约为主犁铧的一半,耕幅为主犁体的2/3。作业时,小犁铧先将上层约10 厘米的表层上翻到犁沟中,翻转180°,再由主铧把10-25厘米的土层翻转135°,覆盖在前铧耕翻的土垡上面,起到分层翻垡的作用,该法的底土细碎无架空层,地面覆盖严密,翻地质量较高。
Ⅳ 心土混层犁。这是针对白浆土耕层浅、下有白浆层的特点而进行的一种耕翻技术。主要是有上下两层铧,下层铧翻转的土层不覆盖上层翻转的土层,只是在上层铧翻转土层下面,不让白浆层的土进入耕层上层,只是在耕层下层进行搅拌,达到白浆土改良的目的,对白浆土改良效果明显。
耕翻深度与时间
我国平翻耕法多用于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区。春大豆区翻地时间因前作不同而异,有时因气候条件而定。麦茬采用伏翻池,玉米、谷子、高梁等茬采用秋翻。在秋翻时间短促、秋雨多的年份,秋翻常不能完成而延迟至次年春翻。翻地的质量以伏翻最好,其次是秋翻,再次为春翻。春翻地一般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注意翻粑结合,防止跑墒,做到随粑耪,随镇压。
翻地的深度应根据不同耕层深度和土壤质地确定耕翻深度,一般在20~22厘米。耕层薄的土壤可降低至18~20厘米,耕层深原有机质较高的土壤可深翻达22~24厘米。同一地块不同年份,不宜采用同一深度,避免形成犁底层。此外,耕翻深度还应该考虑下层土壤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盐分或白浆层等),应防止将有害物质翻到表土层上来。
平翻耕法的优缺点
①平翻耕法的缺点:其一是加剧了风蚀。其二,压实了土壤。平翻耕法由于作业次数多,机车进地次数多(一年中机车要进地10次以上)结果就必然出现耕地被“翻暄了,压硬了”的现象。其三,翻转土层破坏了土壤结构,其四,加重了干旱。平翻耕法往往造成“翻多深,干多深”的现象。其五,生产成本高。因为平翻耕法需要的农具型号多,作业次数多,油料消耗大,而耕作效率却又低。
②平翻耕法的优点:其一,铧式犁平翻效率高,是翻地的有效手段。其二,在消灭多年生杂草上有一定效果。其三,在翻压绿肥和秸秆还田上还是暂时不能代替的措施。其四,整地质量较易达到要求的水平。
耕翻质量标准要求
① 翻地标准和质量,根据前茬、后作、土壤性状,灵活安排翻深,一般18—24厘米。平翻后田面平整,无漏耕、重耕,犁垡覆盖严密。耕幅一致。耕垫直,百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15厘米。不立垡、不坐垡,对残株、杂草的覆盖率95%以上。全田翻深一致。
② 耙捞标准和质量,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12—15厘米,耙深误差不超过1厘米。边耙边耪,耙耪后耕层内无大土块及空隙,每平方米耕层直径大于5厘米土块不超过5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米宽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不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耙不超15厘米。
③ 起垄标准和质量,垄向直,50米垄长直线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垄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深度均匀,深度误差不超过±1厘米,垄台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不低于18厘米,垄高误差不超±2厘米,地头整齐度差异不超过30厘米。
④ 镇压标准和质量,压后地面平整,土壤紧实。10厘米土层内,土壤容重为0.9—1.1克/(厘米)3。不漏压,不拖堆。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