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 美味就“药”来
中医药学,千年传承,历久弥新,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食疗,是中医药学中发展最全面、普及最广泛的实践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隋唐时期,食疗发展达到兴盛,仅现存的食疗类古籍专著就逾30部。“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逐渐成为医家们公认的准则,有关药食同源的本草及药膳研究也逐渐形成体系,并走进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被民间奉为日常饮食宝藏。
如今,中国人的餐桌上仍频繁闪烁着药膳的身影,天南海北,风味各异,如北京的酸梅汤、广东的陈皮鸭、四川的凉拌鱼腥草……自2002年起,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并不断更新《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药食同源的本草不仅治愈身心,丰富味蕾,更创造着经济财富。
雄奇岷山脚下,泱泱洮河岸边,它逆势生长,伏于土底,汲取精华。它的根须,以温柔抚慰人们的身心,以温润滋养人们的味蕾。它是高原上的平凡本草,却是家喻户晓的“妇女之友”,更是煲汤炖肉的最佳伴侣。
一、冬日最佳暖友
大雪节气过后,天气渐寒。降雪的可能性开始变大,天气也随之更加寒冷。
至此而雪盛矣。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而即将到来的冬至,则标志着严寒的开始,民间也就此开始“数九”。
在这个愈渐寒冷的冬日,一碗温补的汤食最让人感到温暖和治愈。这是人体防御严寒最自然的表现,也是第二年活力充沛的能量储备。
冬三月,此谓闭藏。
——《黄帝内经》
这样的汤食要足够鲜香,最好是肉香中带着自然的清香,既要油脂充盈又爽滑清透。
这样的汤食还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常言道:吃什么补什么,中医也同样强调“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这样的汤食,唯有当归羊肉汤!它既补其形,又补其味,是两全其美之方。
羊本性温顺,自出生起便知跪乳、感亲恩。羊大为美,鱼羊为鲜,在汉字中,羊字偏旁的汉字也大多被赋予了和善柔情之意,如祥、美、善等。
或许是这样的天性,羊肉与生俱来便有着温润滋补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到,羊肉具有补中益气,安心止惊的功效,利产妇、丈夫五劳七伤、小儿惊痫。
作为血肉有情之品,羊肉补虚而生血,益气以温经,是寒冬里温补食法的重要一味。
中国人对羊肉也颇为偏爱,食用历史至少可追溯至4000年前,对羊肉的最佳口感也向来颇有研究。《本草纲目》提到,羊出陕西、河东,尤狠健,毛最长而厚,入药最佳。如供食,则不如北地无角白大羊也。又同、华之间有小羊,供馔在诸羊之上。
羊肉的食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蒸煮涮炒烤,样样俱全。天南海北的羊肉美食跨越山河,在中国人餐桌上碰撞出最纯粹的味道。
当温补味美的羊肉遇见同样温性的当归后,一场温暖同行的邂逅开始升华,让你身体中的温暖归来。
《本草纲目》记载,当归,味甘,温,最主要的功效是调气养血,可以“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对此,古代众多医家也极为认可,当归也成为历代公认的妇科圣药。
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
——《名医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