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天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1.扫墓
扫墓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和社会的重要支柱,他们的离去会给后代带来不祥之气,因此需要进行祭祀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扫墓作为一种祭祀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后,到祖先墓地祭拜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佑。随着时间的推移,扫墓逐渐成为了清明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习俗。
2.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源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后院祈祷千秋之寿,令宫女耍绳戏为乐,本为千秋,是祝寿之辞,后世倒语成为“秋千”。唐宋时期,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后到宋、明,直至清朝,清明荡秋千已极为盛行。
3.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有一年的清明节,唐中宗令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员,连同学士等,汇集宫中球场,分队分批举行拔河,所用绳索是以大麻绳两头系千余条小绳,数百人分两队分别在两头抓紧,比赛中力弱者为输家,中宗携皇后、妃嫔、公主前往观战,一时喊声震天,地动山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