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中高的阅卷模式,许多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在一些总结性的考试时,如期中、期末考试会以答题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来作答。许多第一次见到这种考试方式,心中难免会有些紧张,导致本来会做的题,变得不会做了。
本文以试卷 答题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这种学生们目前比较少见的考试模式,以及出题方式和考查的知识点。(注意,填写答案时一定要在答题卡上一一对应起来)
01
填空题的易错题相对比较多,个别题型出题方式也有所变化。
如题2,个别学生被这样对折几次之后,被分成了几份有点混乱不清。我们可以把一张纸条进行折叠,用来帮助我们理解与分析。对折一次是被平均分成了2份;对折两次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而对折三次则是被平均分成了8份。
题4这种以故事的方式考查学生综合所学利用生活常识对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正确使用。对各种单位的理解与运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相对常见的事物来当参照物,达到理解消化,并能正确使用的目的。
题7比较数的大小,个别同学说我只学过同分母的加减,不同分母的不会。其实很简单,在比大小时,同分母分数相比,看分子,分子大的数大;而同分子分数相比,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注意题10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最长”,说明这有几种可能,一共有三种拼法:12个排成一排;12个排成2排;12个排成3排。我们只能填最长的那种拼法的长方形周长。
02
量长度时,尽可能地把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再看另一个端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个长度单位。为防止这些看起来像规则图形的图形不是规则图形(如图1),最好是每条线段都量一次。
画图形时,可以借助小方格的边长来帮助我们确定图形各边的长度,其直角来帮助我们画好直角。
涂色的时候,虽题目没有说一定要按顺序来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尽可能按照自已熟悉的顺序来涂,也间接地保证正确率。
解决问题是一个大题,其中的题3、题4、题7、题8需要特别注意:
题3有一个常识需要注意,这里的“靠墙”指靠墙的一边不需要围篱笆。
题4是一个标准的“够不够”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比较的步骤,才能算是完美的回答。
题7易错的原因是两种水果分别占比不一样,我们需要分别对待,即在计算苹果时,需要把水果分成8份来计算出每份数,再计算苹果占3份的数量,而橘子,则是把水果分成9份来计算出每份数,再计算橘子占5份的数量。
题8是有关年龄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爸爸的年龄,然后分别计算出他们前年的年龄,再利用除法解决倍数问题。
03
这两份是答题卡,就是试卷上的答案必须写在这两张纸上才有效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