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大唐名相,是唐太宗李世民誉为的“人镜”,在古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可能是因为他的“光环”太强,以至于人们对他后代的状况就不那么关注了。那么他的后人居住在哪,生活环境又怎么样,又有什么建树呢?
馆陶博物馆前的魏征像
北宋文学家、画家张舜民的一首诗给提供了线索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了一件事:
张芸叟过魏文贞公旧宅,居者犹魏氏也。为赋诗云:“破屋居人少,柴门春草长。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
张芸叟就是张舜民,他在路过唐太宗赐给魏征的庄园时,发现居住者仍然是魏征的后代,但生活已极为落魄:房屋破旧,人丁稀少,木柴做的大门前长着浓密的草,年轻人都不识字了,只会在种庄稼。
张舜民的《过郑公庄》
那么这个郑公庄位于哪呢?是个什么情况:
据陕西省澄城县清朝咸丰《澄城县志》记载:
郑公庄,即修善村,今名大贤村(其实今为太贤村,应为清志之误),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唐太宗所赐魏征庄也,其子孙世居焉。
该记载里也描述了“郑公庄”的规模:
良辅镇西也有魏庄,今在县西北五十里,良辅、太贤皆以文贞得名,疑其中二十余里皆为庄地。
陕西省澄城县城和太贤村、良辅镇的位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