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彰化9月10日电 题:鹿港老街流淌不息的百年古韵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杨程晨
步入鹿港镇埔头街8号的“春林雅堂”,古香古色的小古董、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屋顶褪色的横梁上,龙、狮、花鸟等多对雀替雕工精湛又不失古朴。
台湾彰化县近三百年历史的鹿港老街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清代闽南式建筑格局与风貌。1986年,鹿港老街获编列预算整修维护,成为台湾首个被评定为古迹保存区的街区。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在老街有一百八十余年历史的老建筑“意和行”出生、年逾古稀的施钊林先生是春林雅堂的主人。“这些古董代表着鹿港手艺人的成就,我从小住在老街,有使命保护这里的传统。”他说。
鹿港小镇,位于台湾中部彰化平原西北鹿港溪口北岸,西临台湾海峡。清朝时期,鹿港港阔水深,1784年与福建正式设港口开渡,彼时其繁华在台湾仅次于台南府城,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胛”之说。据介绍,港口和市街结构上,小镇也保留了福建风味,有“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瑶林街、埔头街所在的鹿港老街,顺着蜿蜒的河岸而建。这里曾是“船头行”聚集地,主要进行大宗货品交易,为商业鼎盛期最繁华热闹的街区之一,也称“古市街”。其中,瑶林街地名也源于泉州,寄托着先民对原乡的情感。
图为鹿港有一百八十余年历史的龙山寺。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随着港湾淤浅、往来行船贸易功能式微,又非铁路所经之地,鹿港的人口逐渐外移,繁华不再,不过老街清代闽南式建筑格局与风貌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1986年,鹿港老街获编列预算、整修维护,成为全台首个评定为古迹保存区的街区。
“这条街区不一样,这里有传统工艺、文创产品,也有普通住家的生活面貌,是常民文化的呈现,有温度。”彰化县鹿港老街发展促进会总干事魏秀娟说。
诚如所言,漫步在老街红砖道上,近三百年历史的街屋、彩绘、石阶、水井古意犹存,门窗上的红色楹联皆以自家主人姓名或店铺行号为联首,少有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鹿港老街处处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春林雅堂内摆设的老物件,大大小小有百余件。“这些都是小时候的回味。”施钊林说,尽一己之力收藏并摆在店里供大家免费参观,就是希望人们能从这里走入“时间隧道”,感受老街的岁月流光。
老街“东升记”老板萧忠义在他挂满古匾额的茶室内。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东升记”是老街上另一个探寻古董和古代服饰的好去处。热衷收集古代匾额的店主萧忠义特意在店对面开一间茶室,他视为镇店之宝、有光绪御印和题字的“贡元”匾额,就挂在茶室墙上。此外还挂有进士匾、诰命匾、文魁匾、“维真尚贤”匾等不一而足。兴致所至,萧老板还会带茶客去看他珍藏的清中期泉州千工佛龛。
老街上人流最多之处是创立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老店“郑玉珍糕饼”,由泉州名师郑槌来台所创。这里现做现卖的“凤眼糕”,造型独特又意涵富贵。
目前,“古市街”住商百余户。“松下斋”“松林居”“德润堂”……街上每一个堂号或商号匾额背后几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彰化县鹿港老街发展促进会总干事魏秀娟介绍老街的历史与现况。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夕阳西下,鹿港老街坚守传统工艺文化、乡情人情的在地居民,让这里古韵流转、生生不息。
“鹿港老街值得一走再走。这里能看到两岸彼此连接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原点。”魏秀娟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