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对玉米的种植密度有一些误解。一些人还认为,种植得越密越好,不过这种种植方式,会导致种植的玉米无用株与小穗株的数量大大增加,容易倒伏的空杆也就越多,导致玉米减产。而有的人只注重玉米的橞子,认为越大越好,就过度种稀,但这种种植方式会使得玉米的群体产量较低,产量受到影响。因此,只有合理的种植密度才可以获得高产量的玉米。
那什么样的种植密度才是合理的呢?
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受玉米品种特性、气候、水、土壤条件以及种植管理水平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一 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的种植密度也大不相同。密植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可能是疏植玉米品种的两倍。中晚熟的玉米品种,棵型看起来会比较大,叶子又宽又大,非常适合在年后的春季播种,这类玉米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要相对稀疏,在三千株到三千五株之间。
中早熟玉米品种的合理的种植密度在三千五株到四千五株之间,与晚熟玉米品种相比,棵型看起来相对较小。这一类的玉米品种更适合在麦田套种或油菜茬。当然,现在采用这种模式种植的玉米品种并不多。
而早熟玉米品种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品种。现在麦茬种植的夏季播种玉米就是早熟玉米品种。该类型玉米品种的棵型看起来比较少,植株生长紧密,其叶片向上生长。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为四千五株到五千株之间。
二水玉米的种植过程需要很多的水。当种植密度增大时,而需水量也会增大。干旱地区以及不方便浇水的地区,应适当疏植。
三 气候与土壤中国北部地区日照时间较长,气温较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因此很有必要合理地降低种植密度。而南方地区日照时间较短,玉米植株的生长周期较短,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种植户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
土地肥沃,而施肥量又大,适当地种密一些。土地不肥沃,而施肥量又小,要是玉米种植的密度过大,会导致玉米植株营养不良,产量下降。要遵循“良田适当密植,薄地适当疏植”的原则。
另外,玉米的根系发达,需氧量较高,所以透水性好的砂质壤土的玉米种植密度可略高于粘质土,每亩可以多种植三百株到五百株。
四 管理的条件假如是一种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模式,就可以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做好水肥供应、生长调节等工作,可合理地提高玉米种植密度,为玉米的高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不过,要是管理比较粗放,就得降低种植的密度,要是种植密度过大,玉米不会增产,反而会造成减产。
基于上述原则,中国河南省就有种植户经常采用80cm×40cm宽窄行或60cm×60cm等行距种植的方式种植玉米。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后,玉米种植的方式对其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种植密度增加后,就可以充分发挥密植带来增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