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对垒,对于刚刚组建的中国兵器工业来说,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有着深厚底蕴的沈阳兵工企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支援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
枪支、子弹、炮弹、手榴弹、反坦克火箭、火箭炮、榴弹炮、飞机副油箱、航空轮胎、药品、桥梁、军镐、炒米机……前线需要什么,沈阳就生产什么。沈阳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兵工厂高速完成迁厂生产当志愿军进军朝鲜时,重工业部正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兵工会议,会议的后半截就变成了部署紧急生产和战备搬迁的动员大会。
沈阳是建国初期的重要兵工基地,鉴于离朝鲜前线较近,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军工局,于10月底下达了部分兵工厂紧急搬迁或分迁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地区的命令,计划新建8个兵工厂,其中包括坦克修理厂、大口径炮厂、大口径弹厂、枪厂、枪弹厂等,这些兵工厂于1951年3月后相继投入生产,初步建成了黑龙江兵工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
此次紧急搬迁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条件十分艰苦。这些新厂的基础,有的是过去日军的破营房仓库,有的是简陋的民用工厂,有的则是平地新建起来的。工人们满怀保家卫国的激情,离开沈阳城,进军北大荒,以临战姿态,投入到新中国成立后兵器工业的第一次大迁徙中。
记者在沈阳市档案馆,看到了当时沈阳各兵工厂关于此次搬迁的工作安排及情况汇报。各厂成立了搬迁领导委员会,从思想动员、组织计划、搬迁运输、厂房宿舍建设、设备安装到生产生活,统筹领导搬迁与建设复产工作。
没有施工队伍,职工和家属一起上。地冻三尺,就先用火烤,再挖槽立桩。住临时工棚、简易宿舍和简易厂房。为了早日把新工厂建成投产,他们夜以继日,争时间、抢进度,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边搬迁、边建设、边生产,支援前方。
沈阳的一些军工企业都是只用个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数千台设备、数千吨工具和材料以及数千员工的搬迁,随后又用了仅仅3个月的时间完成复建投产。其余工厂也陆续建成投产,创造了中国兵工建设史上少有的高速度。
这次大搬迁,充分展示了沈阳工人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扬。
反坦克武器粉碎美军“刺猬战术”志愿军抵达朝鲜战场后,面对的是机械化装备的美军。他们以坦克为依托,掩护步兵作战,推行“刺猬战术”:在步兵部队的四周围上一圈坦克,当志愿军一冲上来,敌人的坦克就四面冲出,并从坦克里伸出机枪转动扫射,同时在空中有飞机配合轰炸地面,然后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往上冲。
当时,我们的反坦克武器十分落后,不但品种少,而且数量奇缺,主要靠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攻击敌人坦克。战士把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企图爬到坦克上,从坦克上盖塞进去炸掉它。但事实上,志愿军战士不等靠近坦克,就遭到坦克里转动的机枪射击,造成许多战士牺牲,损失惨重。
有一次,志愿军已经把美军分隔包围了近20处,可是,第二天天亮,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用坦克掩护步兵突围,全都逃脱。这种围而不能歼的现象,使志愿军又气又恨。东北军区首长从朝鲜前线考察回来后,下命令“限期在三个月内,给志愿军提供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为了满足前线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研制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及其配套的破甲弹,以加强志愿军的反坦克火力。当时,威力比较大的反坦克武器是美式90mm火箭筒。在火箭专家、重工业部钟林副部长的领导下,90mm火箭弹的试制任务,落到了沈阳的724厂肩上。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大弹厂,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紧急为前线生产了多种反坦克弹药,如反坦克地雷、射程60米的60mm迫击炮长弹、射程1100米的82mm迫击炮长弹、爆破筒等。
1950年11月,在钟林副部长的指导下,成立了以吕去病为组长的研制小组,开始了90mm火箭弹的研制工作。仅用两个月,就设计出135式90mm涡轮式火箭弹,射程1000米,可穿透100mm装甲。1951年3月生产出几十发火箭弹,到前线进行实战试验,随后志愿军派了一个排来厂坐镇,东北军区炮兵司令万毅也来厂督促。工厂紧急投产,生产出一万枚送往前线。接着,又改进成功241型90mm尾翼式火箭弹,当年年底就完成了20万枚的生产任务。
这些新式武器投产后即大量运往朝鲜前线,志愿军利用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反坦克武器和苏制反坦克炮,组建了各级反坦克分队,军师编有反坦克炮营、团,营编有无后坐力炮连、排,各连编有火箭筒排,形成了完整的反坦克体系,使我军的反坦克火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我国生产的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据《东北日报》报道,90mm火箭筒和弹投入战场仅一个多月,就击毁美军坦克282辆,打破了美军的“刺猬战术”,粉碎了美军的秋季攻势。
火箭炮、榴弹炮战场显神威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击破美军的坦克优势后,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炮兵火力支援。1951年冬,志愿军拥有的火炮,除解放战争缴获的美式105榴弹炮外,只有抗日战争胜利后缴获日军的75山野炮,数量不算多,威力也不够大。
根据这种情况,724厂火箭研究小组的工程师们,在研制炮兵火箭的同时,积极研究扩大步兵随伴火炮威力的方法。他们根据前线指战员创造的“用迫击炮抛送炸药包”的经验,设计成迫击炮榴弹和长弹。其中包括82迫击炮榴弹和60迫击炮榴弹两个系列6种产品,于1952年研制成功。迫击炮榴弹由于炸药量多,爆破威力大,使用非常简便,适用于运动战和游击战,受到前线欢迎。1951年底,仿制美式105毫米榴弹的*伤爆破榴弹,投入大量生产,1952年,成为当时供应朝鲜战场威力最大的一种榴弹。
据该厂老厂长佟磊回忆,在成功试制90mm火箭弹之后,724厂乘胜前进,研制了第一代炮兵火箭427式102mm火箭,射程5000米。接着又研制成功488式102mm火箭,射程8000米,同时研制了6管排炮。1952年生产了240门及几千发火箭弹,送到朝鲜前线,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一定作用,受到好评。后来,他们还试制成功了与苏联“喀秋莎”火箭炮通用的132mm火箭弹……724厂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我国火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抗美援朝期间,724厂为适应战争急需,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研制产品。同时,还测绘仿制日、美、苏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兵器。从1949年到1953年,研制过我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和炮兵火箭、60及82迫击炮榴弹和长弹,测绘仿制美式105榴弹、120迫击炮弹、苏122榴弹以及日本88式引信、高射引信等,共研制126种产品,其中24种产品用于生产,为支持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
枪炮弹药产能成倍增长现代战争是一场大工业实力的角逐,既要有极高的制造水平,又要有高度的组织能力。抗美援朝期间,沈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恢复生产,举全市之力支援前线,提出“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号,加班加点为前线生产武器和各种装备。
在支援前线生产中,五三工厂把增产节约运动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机结合,推进管理民主化,生产连年大幅度增长,1951年产量比上年增长4倍,1952年又增长了一倍。1952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财经经济委员会和全总联合作出决定,经周总理批准,授予五三厂“模范工厂”的光荣称号。朱德总司令为该厂题词“你们是依靠工人阶级搞好工厂企业的模范”。
这一时期,沈阳各兵工厂实行11小时工作制,两班倒。职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多造武器送前方。沈阳的兵器工业战线,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与爱国红旗竞赛。1951年与1950年相比,枪械、火炮、炮弹、手榴弹产量大幅增长,以后两年又有成倍增长。
前线需要什么,沈阳就生产什么。铁西的沈阳桥梁厂、拖拉机厂、鼓风机厂、饼干厂、东北制药厂等大小工厂,为前线部队生产提供了炮鞍、飞机副油箱、炮车、军镐、炒米机、军用饼干和大批药品。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两年零九个月里,为赢得战争胜利做出积极贡献。沈阳兵器工业累计生产——
十万军镐火速送前线各种枪械60余万支(挺)
枪弹15亿发
各种火炮9万余门
火箭筒7000余具
手榴弹2300万枚
炮弹(含火箭弹)1400余万发
炸药6000余吨
大量地雷、航空炸弹等
抢修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
沈阳重型机器厂仅用19天就完成10万把军镐的制造任务,提前一天送到前线。沈阳重型机器厂原总工程师祝德义曾于2012年这样回忆道:
“1949年10月底,我们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在这以后上级又从水泵厂调拨给我们一台1.5吨小电炉子,安装在炼钢现场,用于生产一些小型铸钢件。1950年的秋天,机械局下令,找我去开会。局长在会上宣布命令,要求我们两个月之内造十万把军镐送上前线。这么重的任务可是不得了,我赶紧回厂向厂长汇报并在全厂开展总动员。那时候工厂元气还没有恢复,一下子接受这么艰巨的任务,我们又高兴又担心。军镐是军工任务,技术条件很苛刻,一共十几道工序,每一道都不能马虎,军镐既要结实好用,还要方便携带,每个军镐重量误差不能超过二两。
“造军镐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无米下锅’,有钢材哪个厂子都能做,关键是没有钢,我们厂有能力炼钢,这在当时是优势,没有原材料就发动全厂职工捡拾废钢铁自己炼钢,多亏那台1.5吨的小电炉,一道道难题被克服。镐头成型还不算大功告成,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打磨毛刺,镐头碾尖、磨扁、开刃、淬火等一道道工序还要接着完成。
“为了配合造军镐,工厂特意安装了一批砂轮机,突击打磨镐头。按照图纸要求,一头尖,一头扁,两头淬火,增加硬度,确保战场修筑工事攻无不克。军镐造完要挨个过秤,重量超过2两的,要打磨下去,直至达标。因为战士要背着镐头行军打仗,太重了要增加负担。经检验每道工序全部合格后,镐头要涂上黑漆,打包装分批运到目的地,抢在志愿军过江前分发到战士手中……”
航空工业沈飞87岁的退休职工孙汝文,在那个年代参加了赶制军镐的大会战,他回忆说:“我当时在厂里锻造车间,我们车间那段时间就负责生产镐头,当时我们车间一共300多人,24小时保持生产状态。听说我们生产出来的军镐,是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挖战壕用的,大家都很卖力气,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军镐送到前线去,我们根本没有休息,半夜的时候食堂把饭送到车间,我们就地吃完继续干活。”
长达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刚刚组建的新中国兵器工业,接受了这场异乎寻常的严峻挑战,沈阳的军工企业,圆满地完成了支援前线的光荣任务,为保家卫国,立下战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寇俊松/文 主任记者 李浩/翻拍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