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书了应该读什么书,开始读书读哪些书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2 03:59:46


01.

《请照顾好我妈妈》

想读书了应该读什么书,开始读书读哪些书(1)

申京淑

薛舟 徐丽红

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1年3月

和轰动一时的《82年的金智英》一样,它是由同一个中国出版社、同一个编辑徐樟引进出版的韩国文学作品,但丝毫不需要去蹭前书的热度,这一本《请照顾好我妈妈》必然拥有在中国成为热门书籍的潜力。

翻开它的第一页,你就知道为什么。

“你走向妈妈失踪的地点,那么多人与你擦肩而过。你站在父亲松开妈妈手的位置,仍有那么多人擦着你的肩膀前前后后地走过,没有人说对不起。你的妈妈茫然失措的时候,人们也是这样走过去了。”

在正文之前颜色丰富、浅淡的几张水彩画下,一排排以第二人称“你”的视角来进行陈述的短句,勾画出了这本书故事的轮廓——这是一个母亲失踪,儿女们在寻找中逐渐拾起悔恨的故事。

这些故事,形成了一本“东亚母亲的史书”。

那些仿佛指着你的鼻头说出的脆弱的话、细腻的场景描述,令读者迅速地进入到了一个情景,“我的母亲走丢了。”进而具有强烈代入感地、不由自主地阅读完全文。借着作家的笔调,不断地体味文中的母亲,并悄悄在心里对比自己的母亲,在许多个细腻的瞬间,潸然泪下。

我的朋友读到这本书的,没有人不落泪。

毕竟,脱离童年时代之后,谁的母亲又不曾走丢呢?

我们不再给机会让母亲理解自己,满怀信心规划未来的时候并不认真纳入自己的母亲,就像文中的大女儿一样,她是一位作家,在母亲走丢后再翻出自己写的人生数十条“必做的事”,没有一样和母亲相关。

我们也不真的珍惜母亲的给予。她每年都认真准备丰富的菜肴,就像工厂一样定期分发给每一个孩子,让我们带回城里的住处,但我们常常把它放在冰箱里,等坏了再扔掉。

而母亲,也绝不再使唤我们,不再轻易在我们面前显露疲惫和懒散,反而在我们回家时为凌乱而感到抱歉——“我已经成了母亲的客人”。

这一切爱的不平等,过去那么地理所当然,却突然在一次母亲的走丢中终于被察觉。

每个兄弟姐妹,包括年迈的父亲,都开始相互责备,是你做得不对,大家亲爱的母亲才会消失。

多么可悲的事实,在一个家庭里,一群人长久地亏欠着同一个人,却接受着这个人无所保留、无微不至的爱。直到她的生命走到尽头,大家才顿然去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这个人的人生是怎么样过来的呢?

妈妈是怎么样想的?

她就像机器一样做了一辈子饭,她喜欢做饭吗?

父亲出轨的时候、妈妈第一次生育分娩出死胎的时候、被人冤枉的时候、遇到婚外情的时候,她都是怎么样面对的?

妈妈,并不是做了妈妈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付出爱。但我们的妈妈总是那样做。

作为孩子,除了悔恨的泪水还有其他的可以报答给她吗?

空无一物。

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大儿子、大女儿、丈夫、小女儿……每个人都拼凑起了一些些与妈妈有关的片段。

原来那个女人除了作为妈妈,也是一家福利院多年的捐助者,也有着曾热切守护她的爱人,妈妈也需要妈妈。妈妈有理想、有爱、也有自我,她那“被埋没的人生也有着某种社会意义”,只是她的孩子和丈夫没有看见。

韩国文学的魅力逐渐向中国人展露出来。这一本新出版的《请照顾好我妈妈》,值得被看见。

推荐人:季洁

02.

《美国黑镜》

想读书了应该读什么书,开始读书读哪些书(2)

[美]巴顿·格尔曼

思齐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2021年3月

“不可多得”,请原谅我用如此粗糙直接的词汇,来描述我对《美国黑镜》的阅读体验。

《美国黑镜》汇集了两个劲爆元素:被贴上“英雄”和“叛国者”标签的“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一个被不可思议细节构筑的美国监控帝国。围绕技术和权力,这本书展开了一场关于国家和公民、忠诚与背叛、自由和安全的辩论。

巴顿·格尔曼不是唯一接触斯诺登的记者,但相比格伦·格林沃尔德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政府监控,巴顿更关注这扇“棱镜门”怎样被建造、怎样被打开、为什么如此?他更想知道,监控的边界在哪里?

转换成三个关键问题:斯诺登怎样从庞大严密的情报系统里带走数万份绝密文件,又全身而退?美国国家安全局干了些什么,是否滥用权力、过度监控?谁来决定公众可以知道什么?

监控棱镜在巴顿看来是这样一面黑镜:他们可以透过镜子看到我们的一举一动,而我们对镜子背后的他们一无所知。随着黑镜的一面变得极致透明,另一面变得极致不透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力梯度可能会变得过于陡峭。

斯诺登是个天才极客,一个非正式员工,为FBI、CIA、国安局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拥有了系统访问和管理的最高权限,得以看见“棱镜”监控项目,他让公众看到了原先一无所知的黑镜背面,也把机密带离了原先的加护土壤。从“政府”走向了“公众”,这是他的叛变。

监控帝国里,包括前FBI局长科米在内的高级官员,在巴顿的追问下提供了一系列解释。

有的解释称没有搜集,只是存储,利用的是“元数据”,而不是数据内容本身;有人主张一些层级不属于公共范畴,大众无需知晓;有的反对政府撒谎的论断,强调被媒体曝光的一切都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哪怕有所隐瞒;有人自辩利用谷歌系统漏洞实施监控,是为了识别潜在恐怖分子:“如果你能说服他们都去专门的坏蛋网站,那就太好了”;有的直言,“美国国家安全局并没有在留意你……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你正在做的事情还不够有趣”……

安全和自由的矛盾长久难解,监控者倒也没有一味以“国家安全”作辩护,他们也在提醒:人们可能因为“被监控”这一行为的愤怒冲昏了头,而减少了对监控实施细节、以及监控数据怎样被使用的追问。

一种可能性,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发生。不过目的和手段之间,也永远有合法和正当的较量和偏差,而无论是像斯诺登一样披露机密、或是像国安局一样保守秘密,出发点都有维护公众利益,但也都可能产生难以测量的代价和危害。

《美国黑镜》展开了一场可能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公共辩论。

推荐人:施晶晶

03.

《花甲录》

想读书了应该读什么书,开始读书读哪些书(3)

[日] 内山完造

刘柠

九州出版社

2021年1月

大多数人知道内山完造,是因为他是鲁迅先生的密友。他所经营的内山书店在1917-1945年间,从最初只经营《圣经》和圣经研究杂志的一爿夫妻店,发展成了上海最大的人文书店,并兼营出版,为战时的中日文化交流架起了难能可贵的桥梁。

《花甲录》则是内山完造于1950年完成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结合19世纪末至中日战争结束期间的历史背景,这本书可视为一名日本反战派基督徒对日本现代史、中日社会世相史和中日关系史的回望。

对于想要了解中日关系的读者来说,此书不失为一部内容丰富、满载史料的参考性著作。

内山于明治中期出生在一处偏远的山村,自认有着调皮捣蛋喜欢恶作剧的不良品性。因不满家中唯家父一人独食白米饭,而听说去大阪奉公每日三餐皆食白米饭,于是毅然决然于十二岁离开家乡,自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浪人生涯。

一直到二十八岁,对于出身底层且无学历的内山来说,中国成为一个谋求生计的现实选项。他抱着中国相对于“五寸”的日本来说是“四寸人的社会”偏见自苏州河上岸,自此其中国观在亲历和观察中不断得到修正和重构。在作为内山书店的老板活跃于中日文化界之前,内山作为一名卖眼药的游商,足迹遍及中国华东、华中、华南的大部分地区,他被中国商人、普通店员、纤夫、苦力和乞丐身上的勤勉、守信、隐忍和淡定自若的品性打动,而日本人的歇斯底里、躁动不安、无礼和霸道则让他惭愧于“无知的傲慢”,相较之下,内山在感佩中看出了“民族的轻率与持重”,这也部分解释了他为什么在日后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反战派知识分子。

以内山书店的开设为界,他的人生角色从游商开始向书店经营者转型。自此,内山依托书店,通过主办文艺漫谈会、开办日语学会、成立上海童话协会、举办木刻画展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文化生活中,和鲁迅、陈望道、郭沫若等人的结识也是在这一阶段。借助内山的回忆,我们得以从个体的视角再次审视殖民时代里战争的荒诞和军国主义的欺世盗名,也从他带着温度的真诚文字中感佩一对反战基督徒夫妇在生活中对信仰的践行。

这本书相较于专门的史学类著作,因其笔触的平易近人而更具可读性,内容上以他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穿*作者对中日两国政治局势和文化交流的观察评论,同时记载了大量对中日两国风土人情的观察。作者在后记中提到因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突然间被遣散归国,当时写就的日记札记全部丧失,因此在文献和细节上无处参考,如此全凭回忆式的写作恰应了茨威格对“个体保存下来的回忆是为他人保存的记忆”,因此最终需由读者们去选择判断这样一部个人史的价值。

对我来说,内山超越殖民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反战立场,和他在多次长江水灾中提供的人道救援,让人看到“山川异域日月同天”所承载的中日友好精神在历史中的清澈回响。

推荐人:张茜

04.

《克拉拉与太阳》

想读书了应该读什么书,开始读书读哪些书(4)

[英] 石黑一雄

宋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3月

机器人也能拥有像人一样的心吗?机器人终究能与人交换感情,彼此信赖吗?

在今天,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人的关系,已被无数作家不厌其烦地讨论,20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不惮其烦,在新作《克拉拉与太阳》里,选择在机器人的模具里解剖人的“心”,准确地说,是人心与爱的关系。

站在独立于人类以外的他者视角,能感受到人的心吗?“不仅仅指那个器官”,而是指“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当机器人克拉拉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石黑一雄就已经将读者悄然带入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叙事的语境里。

《克拉拉与太阳》采取石黑一雄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准确来说,是第一“机”称。主角克拉拉是未来社会的一只机器人玩具,但她拥有对人类感情与情绪极其细腻敏感的体察能力,还没被卖出去的时候,她在商店里窥察、感知人类,她对外面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能察觉到橱窗外女孩的低落,也会为两个相拥死去的乞丐而难过。但经理却提醒她:“不要相信人类的诺言”。

撑起全书内在主题的元素是“爱”。哪怕没有跳动的流着血的心脏,机器人仍然会模糊地渴望存在一种近似爱那样的东西,从开头就贯穿全篇的对太阳的描写,正映合了这一点。克拉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太阳总能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但读到最后会发现,爱与和平,当然不可能是石黑一雄的主题。

无论克拉拉再怎么懂事,再怎么完美,最后依然没能逃脱被人类丢弃的命运,将她买回去的母亲只不过把她当作女儿的替代品,对其再多的爱都只是在慰藉自己罢了,而小主人乔西,在初期对克拉拉有多青睐,注意力转移后就会变得多么疏远、嫌弃,甚至想抹去曾经对克拉拉的好;家里的其他人员更不用说,在多数人眼里,机器人只不过是一个高级洋娃娃。

最后,克拉拉还是躺在了阳光照不到的垃圾场里。

石黑一雄关注人工智能的话题已不是第一次,其代表作之一《别让我走》就已开了个好头。他不厌其烦地探讨人的未来、人与科技、人类与异类物种如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不过,一如其其他作品,《克拉拉与太阳》依然“不好读”。

作为一名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文字带给人的感觉同时兼有日式的规整与老派英式的严肃,一口气读下去,叙述流畅而稳固,但对于不熟悉这种文风的读者,也许会觉得它过于平淡。

推荐人:肖瑶

05.

《建筑日本》

想读书了应该读什么书,开始读书读哪些书(5)

[日] 五十岚太郎

王巧俐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2021年3月

谈到日本的建筑,很多人都会想到古都京都,满城的房子都在掩映着旧时的古色。所以当《建筑日本》拿到手上,我对它的期待与此相关。

但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向读者宣告日本建筑的风情,而是用理性、平实的视角讲述日本建筑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今年开始,我对建筑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本无言的历史书——屋顶的样式、雕花的构造、斗拱的有无,一切一切,都是工匠的手艺,都是往日生活轨迹的重现。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内陆沿海之间更是相差各异,光领悟到这一点,便能让人感觉土地气候带来的微妙变化。

而日本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日本有过一段时期,在结束了江户时代的闭关锁国、迎来了明治时代的文明开化后,开始引进西洋的样式建筑,也就是结合了西式、和式和零星中式元素的“拟洋风”。这些样式的存在,就像突然弯道超车的跑者,需要彰显自己的身份一样的自然和突兀。日本为的是彰显与西方列强对等的国家形象。也就是在这时,民间出现了关于国民身份的认同问题。在模仿和赶超中,日本逐渐发展出具有自主觉悟意识的建筑运动。

近代以后的日本建筑,每当对异国文化的吸收告一段落,传统与近代融合的论题就被反复提出。很多建筑风格在这个过程里出现,比如一种名为帝冠式的风格,拥有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和日式传统造型,就像一顶大大的帽子盖在身上一样,那是“纯正的古典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式),与其上方象征帝位的宫殿型”的合体。该样式的首创者——建筑师下田菊太郎认为,这是“建筑应当以表明国民思想与国家品位为目标”的定位。

总之,日本建筑的特质和这个国家所处的地位以及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有时候看来甚至是拧巴的,在模仿和建立自我的挣扎里,保留了传统,实现了革新。这不能算是一本通俗读物,本书作者五十岚太郎是一位日本建筑史学家,中文互联网上对他的介绍不多,这也许是很多读者对他的初接触,适合有认真研究倾向的读者。

推荐人:莫奈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风窗”

作者: 南书房x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m.360k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