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招聘面试中,发现一个简便得有点可笑的窍门:要鉴别一个研究生或本科生的学业水平(特别是文字功底),只需要观察他能不能用对几个简单的汉字!
——也许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有这样几个连小学生都认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天天用到的简单汉字,其实超过一半的人是经常用错了的!相关错误不仅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甚至在报刊杂志上也屡见不鲜,让人大跌眼镜!
这几个“一看就发笑,一用就发怵”的汉字,是哪几个呢?就是下面这三组:
一、“买”与“卖”
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时,也许你能连蒙带猜地区分开;可在只用其中一个字的场合,很多人几乎就是靠碰运气了。
“买”:读作mǎi,意思是花钱购进。字形上理解:缺“十”(什),就是少了物什,所以需要买进。
“卖”:读作mài,意思是将自己的东西兑出,换成现金。字形上理解:有“十”(什),就是自己有物什多出,所以需要卖出。
这二个字很多人之所以用错,大多是因为将字形记混了,导致“买”“卖”不分。其实,“卖”字顶上的“十”字,是象形,代表草标。我们都见过影视剧中,古人有“插标卖身”的做法和说法,记住这个词汇,就不会记错“卖”字了。
二、“哪”与“那”
这两个字,在很多国人的字典里,也是“通用”的——胡乱写上一个,让别人去猜——有点象鲁迅先生笔下的“差不多先生”的所作所为。
正确用法如下:
“哪”:读nǎ,疑问代词,带有疑问、不解,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用于请教、咨询。如:
你去哪里?
我们哪天去参观呀?
“那”:读“nà”,指示代词,多用于陈述句,表示不同于“这”的另外的一个。“那”是与“这”相对的,表示不是“这”(个/里),而是(我们都知道的)另外一个。“那”所指代的对象一般时空距离较远或不在眼前,但指代是明确而具体的,没有丝毫疑问。比如:
让他去昨天约定的那个地方等我。
那座山离我们这里大概十里。
在字形上区分“哪”“那”也很容易,就是有无“口”字边:需要开“口”问,是因为不知道在“哪”;毋需开“口”,只因清晰明了是“那”。
三、“的、地、得”
这三个字,用错的就更多了,几乎到了“一塌糊涂”的地步。因为它们字形上完全不同,而读音都是念“de”, 所以关于它们的错误,不是单纯的在字形上“记混”,而是在潜意识里就压根不知道这三个字该如何区别选用。
其实,要想在面对这三个字时不“犯晕”,只需要弄懂定语、状语、补语三个概念,就可迎刃而解:
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名词前面,其结构形式是:修饰性限词的名词。“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定“的”后面的事物,将该事物进一步明确化。如:漂亮的女孩;北京的四合院。
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动词前面,其结构形式一般是:修饰性限词地动词(形容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动作怎么样。如:愉悦地接受邀请;慢慢地热起来。
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动词后面,其结构形式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如:玩得很开心;热得发烫。
综上所述,只要抓住了“的、地、得”所修饰的关键词的词性,以及它们在句子中所扮演的成分,那么,再复杂的句子,选用起“de”字来,都轻而易举了。比如:那个手臂上挨了一枪的(定语)鬼子,朝我们恨恨地(状语)盯了一眼,转过身飞快地(状语)逃得无影无踪了(补语)。
——以上这三组共七个汉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是非常之高的,然而,对它们“半通不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只要你能确保个个正确使用,肯定已经超过了身边半数以上的人。[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