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是一个几乎全部被冰雪覆盖的大陆,皑皑白雪、巨大冰川、极低的气温、猛烈的大风以及可爱的企鹅,一直以来都是南极的标配。然而,从去年开始,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却不走寻常路,变成了西瓜汁那样的红色,当时在网上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就在前几天,又有报道说南极的雪又“变色”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雪的红色是怎么来的?据科学家们研究表明,这些红色的来源并非是由于雪本身的颜色发生了改变,而是来自于一种生物-极地雪藻。
在南极的冰雪中,基本上都含有这种藻类生物,只是在区域上的分布不均衡而已。这种雪藻非常适宜生活在南极洲这样寒冷的地区,当温度特别低时,极地雪藻会处于休眠状态,对外则不表现出什么特殊的颜色,而当温度升温到一定幅度以后,它们就会从休眠状态中“苏醒”过来。
极地雪藻在“苏醒”之后,通过光合作用,会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物质,类胡萝卜素中含有色素,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会呈现出红色、橙色或者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当南极部分区域升温幅度过大,同时阳光照射充足,雪藻种群的生长繁殖获得充沛的条件时,就会使这部分区域的冰雪呈现出红、橙、黄这样的色系组合,看上去就像“西瓜汁”倒在雪地上一样。
为什么近年来红色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其实,南极的“西瓜雪”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自然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出现并有过记载。比如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自然诸短篇》中,就曾经描写过这一现象。与此同时,南极洲的冰雪中还存在着其它一些种类的藻类,这些藻类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会呈现出其它的颜色,比如绿色、黑色等,因此,南极洲不光有“西瓜雪”,在有些区域也会出现“绿雪”、“黑雪”等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