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江口醇滴滴都是情”。这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的“广告词”在20世纪90年代问世后名噪川东、成都、重庆、广东等沿海地区及港澳酒业市场,甚至全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她的“前世今生”和鲜为人知的艰辛创业故事,在巴中建地设市30年平昌非凡历程之际,记述问道,以启未来。
历史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国营平昌县酒厂(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以下简称平昌酒厂。)始建于1952年,是一个只有11个生产清香型白酒发酵桶的小酢酒作坊。历史上是清朝官员廖伦于1875年归隐故里平昌江口后,建立的一个小酢酒作坊。1952年公私合营后,开始建立大曲酒生产线,因缺乏生产技术不能批量生产。平昌酒厂派出生产技术人员到资阳地区的宝莲酒厂考察学习大曲酒及大曲曲药生产技术,引进生产工艺,建立不到60个发酵窖池(大曲酒发酵时间须满60天),渐次建立在巴河边的固态发酵大曲酒生产车间,很快完善大曲酒浓香型生产线。
20世纪80年代,全国粮食比较紧张。酿酒原料原本应该取自玉米、高粱、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当时全国推广以代用品木薯和苕干为原料的机械液态化生产酒精工艺生产95度以上的酒精,出酒率高,又节约粮食。平昌酒厂率先在达县地区建成第一条机械液态化酒精生产线。好光景不到5年时间,机械液态化白酒在全国发展过剩,食用酒精勾兑的低档白酒竞争激烈,白酒市场行情逐渐走低。1985年,这条生产线就停了下来,又回到固态发酵车间。在同一时代,也就是1982年,平昌县食品厂(四川远鸿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前身,以下简称县食品厂。)应运而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四川的叙府酒,山东的秦池酒、孔府家、孔府宴等酒厂用食用酒精勾兑的市场价1元多/瓶的白酒产品在全国较为畅销,成为当地财政税收的主要支柱。平昌县糖酒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县糖酒公司)根据市场行情报请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食品厂再建一条机械液态化食用酒精生产线,生产一款出厂价1元多/瓶的白酒,注册商标为“小角楼”。取名“小角楼”,是根据官至云贵两省布政使的吴氏后人清朝翰林吴德溥曾用诗“小角楼台照白衣,凤凰展翅扑蒙溪,鲤鱼扳子回头望,步步登高上云梯”向光绪皇帝描述老家白衣古镇的秀美景致“小角楼台照白衣”择取而来。县食品厂将酒坊称为“小角楼酒坊”,生产的酒称为“小角楼”酒。这款“小角楼”酒出厂价1.082元/瓶,问世不到两年,在四川、河南、河北、广西、广东、黑龙江、新疆等7个省区的100多个县市走俏畅销。一九八三、四年,“小角楼”在达县火车站发货最多的一天达到108个“火车皮”,一个“火车皮”装3000件,一件装12瓶。鉴此情况,加之平昌酒厂又无主导产品,县糖酒公司决定,平昌酒厂生产的白酒,灌装后贴“小角楼”商标,向外发货。而平昌酒厂生产的“江口”牌江口白酒及“魁”牌魁曲白酒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量不到40万元(包括在县内县外销售散白酒的收入)。
1986年7月,县政府决定,白中眉担任县食品集团总公司党委*、总经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激动兴奋。这之前,他担任县糖酒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科长,心想,“这次组织对我的任命是提拔使用,是一件高兴的好事”。当晚,他回到家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妻子,妻子回答道,“老白,你要慎重考虑一下,你参工以来一直在糖酒系统,食品公司是*猪卖肉的,你熟悉吗?”。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点醒”了他。他在回忆中这样谈到,“再先进的武器,不会使用掌握,也战胜不了敌人”。第二天天刚亮,他就跑到县糖酒公司总经理何明学家中汇报说:“何经理,食品行业我不熟悉,我不去”。何明学二话不说,早饭后便带上他径直到平昌酒厂,立即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当场宣布他担任平昌酒厂厂长。这一年,他34岁。不久,县直工委任命他为平昌酒厂党支部*。
平昌酒厂,员工308人,房子仅有大曲生产车间、液态化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员工宿舍、食堂、临时库房,建筑占地不过2万平方米。这之前,酒厂白酒年销售量不到40万元,银行贷款近千万元,欠外单位应付款100多万元,欠缴税金100多万元,欠缴职工养老金近10万元,账面反映企业累计亏损393万元。支付银行利息全靠“周转贷款”,发不起员工工资只有用“发酒”的形式抵付,相当部分员工没有工作岗位。他担任厂长后,为了员工生计,多次反复向县工商银行汇报,争取贷款50万元,启动已停产5年之久的机械液态化生产线,年生产酒精约1300吨,解决近50人上岗就业,满足生产“江口牌”江口白酒等低档白酒所需食用酒精及销往平昌本地及达县、宣汉、万源等地区的散酒收入,但仍然不能解决全厂员工的工资及企业亏损。
“穷则思变”。平昌酒厂采取多种附加经营模式,开发厂区空闲土地,种蔬菜、栽红苕,利用酒糟育蘑菇,在厂外小桥桥拱下搭棚盖圈养生猪。一年后,酒厂大部分员工有了工作岗位、有事情可做。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亲自走出去考察学习后,酒厂又生产起“粒粒橙”、“清酒”“葡萄酒”等附加产品,还在河北省保定地区办起了分厂。将全厂员工安顿好、稳定好人心后,1989年8月,他在亲戚朋友处借了2000元,带上2名营销人员赴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考察市场。他们考察的沿途不是去看酒店、门市,也不去看酒类市场,只关注酒店、饭馆、夜市摊的垃圾场、垃圾桶丢弃的空酒瓶。在广东一带,他们发现市场零售价18多元/瓶、38度的“贵州醇”比较畅销,他们便买了2箱“贵州醇”,邮寄回平昌。在汕头考察时,发现港资企业在汕头市达濠区办的一个“首饰厂”,需要大量工人。通过各方人脉,与达濠区商会会长沈衍德拉上关系,通过商会会长介绍认识了“首饰厂”的负责人,在商会的引荐撮合下,达成由平昌酒厂向“首饰厂”输送500个劳动力的劳务派遣合作协议。双方约定,“被派遣的劳动力,‘首饰厂’包吃包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人,酒厂派员负责安全,去‘首饰厂’的酒厂员工每人每月在其工资中扣除40元,向酒厂缴纳‘保留公职’费”。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后,一回到平昌,酒厂将汕头“首饰厂”招收工人的信息在厂内厂外广泛宣传以及在平昌县广播电视台上打广告,不到三个月时间酒厂输送去近百名员工,又在社会上招收了400多名青年,社会上招收的每人一次性向酒厂缴纳1000-2000元劳务中介费。短短3个月时间,酒厂就赚了现金近50万元,为后来开发“江口醇”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平昌酒厂在买回2箱“贵州醇”后,对“贵州醇”进行分析研究,在其基础上开始着手在醇和与保健方面进行开发“无色透明、不上头、醒酒快”的白酒。对新开发的白酒取什么名字,在1989年9月的县糖酒公司会议上,众说纷纭,有提出用“江口液”、“江口情”、“江口酿”、“江口特曲”的,等等,但他坚持提出用“江口醇”。缘由一则“江口”二字已注册商标,二则平昌酒厂处于巴河、通河“两江”交汇处,和而不同流经渠江至嘉陵江汇入大海,“两江”交汇之处生产出的美酒吸巴山蜀水灵气,自然调和成醇香之液,醇和天下。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人群不断扩大。平昌酒厂准确研判全国酒类市场行情,于1989年9月,向县糖酒公司提出开发中高端白酒系列。当时18-20元/瓶的白酒属中端酒,20元以上/瓶的白酒属高端酒。平昌酒厂生产的“江口牌”白酒、县食品厂生产的“小酒楼牌”白酒、驷马曲酒厂生产的“雅座思牌”白酒在市场上都只是卖1-3元/瓶,平昌酒厂生产的“魁牌”魁曲白酒在市场上虽能卖到4元多/瓶,但年销售量不到10吨。开发中高端白酒这一提议迅速得到县糖酒公司总经理的充分认可和拍板决定。1991年1月,县食品厂便开发了“牡丹醉”,驷马曲酒厂开发了“神功酒”。平昌酒厂开发了以“江口牌”江口醇白酒及“爱立得牌”爱立得保健酒为主的近十个系列产品。但“江口醇”只有两款产品,一款产品是38度、市场价13.82元/瓶,一款产品是52度、市场价15.28元/瓶。当时全县的白酒产销体制是酒厂负责管产管质,县糖酒公司负责统销。
1990年初,为提高“江口醇”产品知名度,平昌酒厂通过向县、市、省工商局层层申报将平昌酒厂改为“四川平昌江口醇酒厂”(1995年改为“四川江口醇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口醇”酒厂)。早已驰名全国的“五粮液”酒厂、“茅台”酒厂、“沱牌”酒厂,都是以其主要产品命名,为打好“江口醇”这个品牌,将“平昌酒厂”改名“江口醇”酒厂。产品出来后,“江口醇”酒厂寄希望于1991年3月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销售100万元。交易会前,酒厂主要负责人找业务科同志专门座谈、“招待”;交易会中,酒厂既管好业务科同志的生活又给其买毛料西服,目的是让他们在糖酒交易会上把“江口醇”卖出去。可是7天的糖酒交易会上,“江口醇”一瓶都未卖出去。厂长、1名副厂长及销售科长等挥泪分三路从石家庄出发调查全国酒类产品,到全国各个地方去找市场。也就是那一年9月,国家贸促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食品博览会。此时的“江口醇”酒厂厂长正在河北调查市场,因信息不畅,“江口醇”酒厂未在大会前报名参展,不能参加全国食品博览会。他匆忙赶往北京,站在食品博览会大门口,脖挂一件“江口醇”,在其包装箱上用毛笔写上“来自大巴山的美酒——江口醇”。上午9点左右,一辆红旗轿车、一辆伏尔加轿车缓慢驶入会场,负责安保的警察为了会场安全,开始对博览会场入口“清场”,在“清场”过程中,他不小心摔倒,一件“江口醇”随之落地摔碎,一股浓郁的酒香刹那飘逸会场内外,两辆轿车不约而同打开车窗,询问执勤的警察后,警察示意他进入会场,并无偿给“江口醇”酒厂一个摊位,他迅速与平昌驻京办事处取得联系,抱去2件“江口醇”参加会展,万没想到的惊喜是会议主持方还给了“江口醇”酒厂于1991年冬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第三届酒类博览会参展名额。
时间追溯到1988年,平昌酒厂生产的产品“魁曲”被中商部评为优质产品奖。已经更名的“江口醇”酒厂以及“江口醇”要想参展1991年冬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酒类博览会,显然不符合酒厂及产品参展资格,更对“江口醇”的市场宣传毫无意义。在这个“节骨眼”,江口醇酒厂厂长只身前往北京,向相关领导汇报身为革命老区的平昌县当时仅有的、能叫得响的“江口醇”想参加日本东京国际第三届酒类博览会的质量评比一事后,领导便向中商部相关司推介,将1988年获中商部部优产品的“魁曲”改为“江口醇”。“江口醇”成为当时全国酒类的中国第二醇、四川省第一醇。
时间回到1991年10月,“江口醇”酒厂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调查全国市场回平昌后,便自行组建酒厂销售队伍,响亮提出:“质量是基础、销售是关键、管理是动力、信誉是本分”的企业管理理念,全厂管理人员必须把“干、管、算”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单打一,从而进一步务实提出:“一切为了销售,一切服从销售,全员围绕销售,厂级班子必须紧紧树牢‘销售就是生路’”的思想观念,全厂上下必须树立“先富脑袋再富口袋”的企业发展理念,在具体营销战术上采取“立足当地、狠抓周边、逐步拓展,对巴中市外的市场实行点面结合 团购团销 渗透式”的营销模式,“江口醇”在全国酒业市场一步一个脚印走深走实。
“江口醇”酒厂厂长于1990年中秋节在达县地区宣汉县推销“江口醇”的一次商务活动酒宴上,宣汉县广播电视台的一位播音员给他敬酒时,他因不能再喝、推杯,那位播音员便说,“厂长,只敬您一点滴表示情意......”酒宴后,他在去邻水、大竹县的车上突然灵机谋生了“名酒江口醇滴滴都是情”的广告词念头。这之前,酒厂一直在广泛征求广告词,有说“名酒江口醇祝君万事成”、“名酒江口醇愿君好心情”......这些都不如意。当“名酒江口醇滴滴都是情”广告词确定后,他便迅速坐车返回达县地区广播电视台经济部制作“江口醇”广告片。这条广告,在达县凤凰山的一条鸟鸣山更幽的小溪沟里,用装满水的矿泉瓶慢慢一滴一滴的从瓶里往一片树叶上灌水,水珠顺着树叶尖往下滴到小溪沟里发出咚咚咚的水滴声,再用语音配上“万千风情情悠悠,滴滴醇香味更浓,醇香飘万里,江口醉风流”,再用优美的语调配上醉人心旷的结束语“名酒江口醇滴滴都是情”。这句广告词创作出来后,在达县、南充、广元地区及成都市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四川省成都全兴酒厂生产的全国名酒“全兴牌”全兴大曲酒在成都市场打的广告词“品全兴万事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基本上被“江口醇”的广告词“名酒江口醇滴滴都是情”所取代,“江口醇”在成都市及周边县区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对“江口醇”很快于1993年在四川“小有名气”起到很大宣传作用。
“江口醇”迅速占领四川省的达县、巴中、南充、广元、攀枝花等30多个县区,在成都、重庆两个大市场也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在沿海的广州、深圳、汕头等省外市场也开始渗入拓展。1993年,酒厂扭亏为盈。1995年,“江口醇”成为四川省的第六朵金花,酒厂获“四川小巨人企业”称号,酒势“如日中天”。这一年3月,他兼任平昌县政府县长助理。1996年3月,他兼任平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江口醇”酒厂实现销售额7600多万元(不包括预埋未做账的近1000万元及当年应收未收的销售款200多万元),还清银行全部贷款,填补企业累计的全部亏损,当年酒厂还在银行存款近1000万元。这一年2月,他转任中共平昌县委副*,仍兼任“四川平昌江口醇酒业”董事长。1997年11月,因工作需要,白中眉辞去“四川平昌江口醇酒业”董事长职务。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感动平昌。“十年磨一剑”,“江口醇”先后被评为国际第三届酒类博览会金奖、中商部优质产品奖、四川省六朵小金花产品,旗下产品“爱立得”保健酒获四川省优质保健产品奖。1991年冬,“爱立得”保健酒出口日本,一次性创汇达30万美金,开创川东地区酒类产品出口创汇的先河。“江口醇”酒厂先后被评为中国食品协会先进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四川省科技先进企业、四川省星火计划先进企业、巴中地区先进纳税大户、巴中地区重点企业、平昌县支柱企业。十一年的艰辛,十一年的汗血,十一年的拼搏,十一年的满满收获。一个个、一群群、一代代“江口醇”人把一个严重亏损几乎濒临*的企业打造成价值亿元的“江口醇”著名商标。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秉承“诚信、开明、包容”的企业文化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以酒为主、念好酒经”的多元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平昌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部署,与五粮液集团构建战略合作,乘势“浙江四川东西部协作”重大机遇,规模化建设3.2万亩省级酿酒专用优质高粱基地,以梁酿酒、用秆养牛,有效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合谋用力推进平昌白酒饮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用企用心”助力平昌乡村振兴发展,助力平昌重振川东北“工业重镇”雄风。
“名酒江口醇滴滴都是情”!“江口醇”,你若前行,便是中国历程;你若屹立,便是中国脊梁,你若讲述,便是中国故事。
(本文作者:县志办主任 四级调研员 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