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1920年6月15日,上海滩上发生了一件奇案:在徐家汇附近的法华镇,曾在花国选美中获得“花国总理”之称的王莲英被人勒死在麦田里。
事后查明,这一案子是王莲英曾经的恩科、洋场浪子阎瑞生所为,其因为勒索不成,而与同伙将王*死并抢走身边财物。
不久,一度躲到在佘山的阎瑞生被租界巡捕抓获,最终判决死刑,一时人心大快。
旧上海滩上一向鱼龙混杂,各种凶案层出不穷,不过和其他谋*案所不同的是,这场“花国奇案”却在凶手伏法后热度不退,而其中的原因,又与文艺界的推波助澜有关。
就在王莲英被谋*的第二年,中国影戏研究社成员陈寿芝、施彬元、邵鹏等人即将此故事搬上荧幕,影片名字就以凶手为名——《阎瑞生》。
据报道,这部影片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一日所售,竟达一千三百余元”,“连映一星期,共赢洋四千余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拍摄于1921年的影片,还是中国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当时用了十份拷贝,可放映两个小时。
当然,影片《阎瑞生》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昔日的“花国总理”被谋*后,上海各大报刊争相报道,十分热闹。
而与此同时,附有当事人照片的《莲英被害记》、《莲英惨史》、《阎瑞生秘史》等应时书,也都纷纷出版,蹭热点的架势一点不亚于当下。
在阎瑞生被枪决(11月23日)的次日,上海各大舞台就相继推出《莲英劫》、《莲英被难记》、《莲英告阴状》等相关剧目,其中既有海派京戏,又有时髦的文明戏。
最热闹时,上海有五家剧场同时上演“莲英案”剧目,诚可谓“家家瑞生”、“户户莲英”,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由此,在这场由报刊、图书、戏剧、电影等诸多媒介营造出的“文化盛宴”中,王莲英案实际上被演绎成“摩登风流命案”,而后者正是当时大众最津津乐道的。
从传播学上说,作为该案的两大主角,阎瑞生为洋行买办,王莲英为高级妓女,两人身份本就引人注目,兼之案发过程曲折离奇,演绎空间极大,这无疑契合了上海观众赶时髦、爱热闹的心理和习惯。
正因为这一整体的热潮与氛围,影片《阎瑞生》由此大放异彩,半年不衰。
当然,这部影片也另有过人之处,据其编剧杨小仲回忆,扮演阎瑞生的主角由阎的好友陈寿芝担任,据说后者的面貌与阎瑞生非常相象,“陈的一些动作,也很能模拟阎的神情”;
王莲英则“由一个妓院出身但已从良的小姊妹扮演,她的丈夫朱某亦在戏里扮演了阎的朋友、朱葆三的儿子朱老五;邵鹏是当时的足球名将,也在洋行供职,他扮演帮凶吴春芳。”
1938年,知名导演关文清在香港制作拍摄同名电影《阎瑞生》,主演包括叶弗弱、赵美娥、花影容、邝山笑、曹绮文等名演员,同样获得票房成功。
时至今日,《枪毙阎瑞生》仍为知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表演曲目,而前几年上映的姜文新片《一步之遥》,大概也算为这场“花国总理”遇害案烧了一次冷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