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好听么,八个字形容黄梅戏好听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27 11:10:36

黄梅戏自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黄梅戏好听么,八个字形容黄梅戏好听(1)

在黄梅戏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参考、借鉴了许多其他戏剧的文化元素。在黄梅戏中,我们能看到楚剧、汉剧、采茶戏、京剧的影子,黄梅戏将这些剧种中的精华融会贯通,可谓博百家之长。

糅合了各戏剧特色的黄梅戏,深受民间喜爱,所以,更是成为了当下流行的戏剧文化之一。

即便是对黄梅戏缺乏了解的朋友,大多也听过《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甚至,能随口客串一把票友,唱上几句经典台词。

纵观黄梅戏的进化过程,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由简到繁,这一过程自然离不开热衷于黄梅戏的老前辈们的不懈努力。当下的黄梅戏顺应时代发展,已成为贴合当今文化的成熟戏剧。不论是唱腔、方言、伴奏方面,都已不可与百年前同日而语。在表演形式上,我们既可在舞台上看到黄梅戏,亦能在广播、影视作品中一睹其风采。

黄梅戏好听么,八个字形容黄梅戏好听(2)

那么,经久不衰的黄梅戏究竟拥有怎样的艺术特色呢?今天,我们不妨站在相对专业的角度,对黄梅戏艺术的艺术特色进行剖析。

首先,便是黄梅戏易于被群众接受的大众性。从今时今日古典文化传播的过程来看,“接地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特质。长久以来,许多古典文化过分追求“登大雅之堂”,以至于脱离了群众,变成不食人间烟火般的高雅艺术。

从当代价值的角度来看,这类难以流传下去的古典文化无不缺乏大众性,不够质朴。黄梅戏之质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窥见:

第一个,黄梅戏的演唱者未必具有专业性。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戏剧的表演都需要整个表演团队来完成,黄梅戏则不然。表演黄梅戏的,可以是没有学习过乐理知识,甚至连唱腔都不合标准的票友。

我们时常能在民间看到农民、裁缝、纺织工等普通人进行免费演出,他们都是热衷于民间艺术的爱好者。在演唱之前,这些票友三五成群凑到一起,在庙会、舞台甚至是茶余饭后的小广场上自发地进行演出。演出完毕后,各回各家,没有丝毫负担。

进行非专业演出的表演者,不会以黄梅戏作为谋生手段,他们对戏剧的喜爱是发自真心的,这种质朴是许多戏剧文化都不曾具备的。

第二个,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与民歌类似,极具生活气息。

从黄梅戏中的衬词里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方言亦会在唱词中出现,观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而不是在看一出虚构的桥段。

例如《蓝桥会》、《打猪草》、《夫妻观灯》等一些段子,所讲述的都是老百姓家长里短的小事,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或许在一些自诩高雅的艺术家看来,这些内容是琐碎且无意义的,但普通百姓喜欢的正是这种平易近人的表演形式。

黄梅戏好听么,八个字形容黄梅戏好听(3)

笔者一直在强调黄梅戏具有“大众性”,那么,黄梅戏的大众性究竟体现在哪个方面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喜爱黄梅戏的听众已突破百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一般来说,戏剧的受众相对较窄,无法与流行歌曲及电影媲美,只有一定年龄的观众才会对某种传统戏剧产生兴趣,黄梅戏则不然。在各地的戏曲比赛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亦有稚气未脱的少年,足见黄梅戏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艺术。

从事演职行业的人员都知道,不论自己的基本功多么扎实,让观众亲口评价“好看”或“好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一些人认为黄梅戏比较“土”,殊不知这种充满土气的大众化亦在不断进步。要知道,百年以前的“大众化”与现今的“大众化”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黄梅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随时会根据社会背景进行演变,永远保持比较宽的受众面。

黄梅戏好听么,八个字形容黄梅戏好听(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m.360k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