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就像其他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一样,也是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南北各地就不尽相同。但端午节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比如纪念屈原、龙舟竞技等是相通的,且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体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今天我们过端午节,就是要在品端午文化中,传承奋进的中国精神。
端午节里祈福安康,成为一种朴素文化现象。老百姓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用草药煎水沐浴,以驱邪气,制菖蒲泡酒小酌,尽得滋味。民间端午手系彩线、门挂艾蒿的习俗,千古而然,至今流传。对于“避疫驱邪”的期待,构成了端午节最初的内在驱动力。这其中的一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今天,在端午节讲故事,游胜地,读经典等等,同样可以有更多仪式感,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细品时序更替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端午节里的文化风俗,更在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虽说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很多说法,但更普遍认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屈原投入汨罗江自尽后,人们纷纷到江里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以防鱼类侵害他的身体,以后便有了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人们争相划船到洞庭湖寻找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演变成今天赛龙舟的习俗。如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既是祈福安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纪念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生动传承。两千多年来,至情至性、追寻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广为全球华人传诵,他的爱国精神已经融进了中华文化的血脉。
端午节入世界级“非遗”,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端午节入世界级“非遗”,得益于端午节丰富的文化意义,更让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对民族伟大复兴满怀坚定信心。
端午节被定为法定假日,意在传承奋进的中国精神。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随着商业社会的崛起,随着大众消费的扩张,端午节三天假日消费占了上风,于是人们担心端午文化传承被淡化,这的确值得反思。但也应该看到,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是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创新式传承,是满足人民需要追求美好生活的传承。完成可以把具有仪式感的端午传统习俗活动融入节假日休闲旅游之中,让人们在端午小长假里出游,放飞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在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更让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在纪念屈原中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激发奋进的中国精神,进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和担当。(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