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
“pa、pa”
随着婴儿发音器官的发育,在6、7个月左右时他们已经大致可以喊出“爸爸”和“妈妈”,当然,准确性肯定没有那么高。
等宝宝年龄再大一些,他们的发音就会更准确,而且表达的内容也会更复杂,比如音素、音节、双音节、单词、短句、长句以及语法等等。
当小朋友到了三四岁左右,他们的语言能力已经发展得相当高,有些语言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小朋友,不仅口齿伶俐,而且语言逻辑也相当不错,看起来就像是个小大人一样。
但是,语言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这些小朋友的语言发展速度较快,肯定就有另外一些小朋友的语言发展速度比较慢。
明明都是同龄,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却晚呢?
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晚?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当中,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的例子:两个孩子年龄相仿,但两个孩子之间的语言表达、行为、交流好像不在一个层次上。
尤其是3-6岁这个阶段,儿童语言差造成的对比就像是“智力碾压”。孩子明明是同龄,可行为处事看起来就像是天才和笨蛋的区别。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语言刺激是否做到了保质保量;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语言的系统发展。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语言刺激?顾名思义,语言刺激就是通过语言表达、引导、提问等方式刺激儿童语言成长的行为。
一般家庭所采用的语言刺激方式大多有这么几种:
1.父母通过与孩子交流,如宝宝今天在家做什么了啊,有没有好好吃饭等;
2.父母在孩子耳边吩咐,如宝贝,妈妈想让你帮我去拿xx好不好;
3.父母与孩子进行有来有往式的沟通,如亲子间的对话、反问等形式。
以上这些方式基本上构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为儿童的语言获得和语言储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在具体的教育中,很多家长又很难完全做到这三步。
因此,很多说话比较晚的小朋友所接收到的语言刺激不仅质量不高,而且数量和频次也很低。
其次是家长们没有注意到语言的系统发展。
什么是语言的系统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儿童语言的阶梯化、科学化的发展,比如在语言学习时要注意音节(单双)、单字(单双)、单词、短句、长句以及语法(高级)的顺序发展。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有注意到这样的情况: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忽略系统教育,而选择“随心所欲”地教导,比如今天教导孩子学习声母,明天可能是韵母。
这种相对杂乱的语言教导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孩子语言的发展,导致儿童语言能力、水平不及同龄儿童。
多晚算是语言障碍?孩子语言发展得快慢和语言障碍有关系吗?很长一段时间中科学家并未将语言发展得快慢和语言障碍的发生联系到一起,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澳洲科学家才发现了隐藏其中的“秘密”。
语言发展得快慢存在于大多数儿童身上,这取决于他们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受教育情况等。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之间的差距会渐渐抹平,6岁后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但是,如果3岁前儿童语言能力落后同龄半年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此时就可以确定该儿童发生语言迟缓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称呼的语言发育迟缓。
半年,就是区分正常儿童和语迟儿童的分水岭。
为什么会以半年为标准判断呢?科学家指出,进入3岁之后,儿童语言会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期,他们的语言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展。而落后半年,几乎落后了“一个世纪”。
因此,语言病理学家往往以“半年”作为判断语迟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界限。
专家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小朋友说话晚的时间比较久,最好是尽快带孩子去做专业的评估和干预,避免孩子因为语迟而耽误了以后的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