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性格看起来外向活泼,热情且健谈,脸上总洋溢着笑容。
但一次聚会回家路上,她把头靠在我肩上,一脸落寞地说:“我感觉自己真的好孤独啊。”
我了解到,她其实看似外向,实则朋友并不多。在国外上学时,一个人习惯去咖啡厅待着。大家三三两两聊天,只有她一个人坐在角落,或者带着电脑,假装自己很忙的样子,生怕被人看穿她的小把戏。
可一当聚会or朋友来访,她马上又变成了那个健谈且热情洋溢的自己。以至于这么多年,没人知道她内心世界里,藏着一个内向孤独的人格。
她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去下意识的“树立人设”行为。
你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展现的内容,你在朋友、家人面前努力维持的形象,也正是你给自己设定的人设。
这种行为无非是为了更好去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但外在的人设无论如何光鲜亮丽,最终决定我们性格本质以及工作感情应对方式的还是内在的真实人格。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从不同的人嘴里,听到不同的评价时,连自己都会产生疑问:我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我怎么不觉得呢?
在荣格的理论中,人格面具(人设)代表的就是人的社会性,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宜的心理模块。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面具,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
按场合的不同,可以把人格面具分为:外交面具,工作面具,社交面具,朋友面具,家人面具,夫妻面具,独处面具。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多面,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也许很多人会在繁忙的琐事中和与各色各样的人的周旋中迷失自我。在我看来,无需在意到底哪个才是最真实的自己,佛有千面,“我”就是“我”。
这样多面性的自己是不是让你时常觉得自己有些“人格分裂”?
其实 ,这都是你潜意识中的人格原型在控制你。
如果你有这样的反省,你已经向了解真正的自己迈出了第一步。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格原型的理念,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原型人格,比如:天真者、孤儿、爱人者、破坏者、智者、愚者等一共12种人格原型。你也许是好几种原型的混合体,但始终会有某一种原型占据着主导地位。
它决定了你所扮演的生活角色,也影响着你的人生发展。
尼采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从另一方面来讲,要做到“懂自己”,就必须看见和了解我们的人格原型,才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的情绪、行为背后的动机;进而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你的视野、疑惑、痛苦也会随之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