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打混混。
是为了保护孩子和街坊邻里的太平。
每一次,叶问都一退再退。
每一次,都有种“被迫营业”的感觉。
他去掉了民族英雄的神性,重建了人味儿——
甚至,怕老婆。
在家打拳,被要求不能打坏东西,潜台词是,已经打坏过太多次了。
和老婆之间的矛盾 ,一直断断续续,打拳不顾家,顾家不打拳,到最后的教拳养家。
第三部里,与泰拳高手的楼梯大战,未尝没带着一种在老婆面前露一手的缘故。
叶问是谁?
擂台上,我们记得他一个打十个。
但回到人群里,他是个嘴不够利索,天天被老婆埋怨的小男人,和你一样上下班接孩子,整天为柴米油盐发愁,就像是你身边的街坊邻居,只不过他会功夫,以教拳维生罢了。
甚至于第四部去美国打拳,也只不过是为了给孩子找一个留学的机会。
叶问几乎所有宏大的“自强叙事”背后,都曾有一个的小目标,被裹挟,被选择遗忘。
十年过去,《叶问》来到了最终章。
每次动手之前,叶问总要摆摆手,活动活动筋骨。
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了。
心态上,他也更加沉稳和安详。
面对欺负,更加忍让,贯彻落实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风。
哪怕是阻止校园欺凌。
看他去教训那几个男孩,揪耳朵,掐鼻子,打屁股,都有一种不愿下重手的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