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广们的老习惯是点上"一盅两件",一盅是茶,盅是盖碗茶的意思,以前茶楼是用盖碗茶杯的,现在都已改用无盖的茶杯了。两件是点心,一般指的是“虾饺”和“叉烧包”,和虾饺并称的是“烧卖”,这三款点心往往都是人们必吃的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样。
我最喜欢食的是虾饺和烧卖,它们简直就是我的至爱,直到现在到茶楼坐下,第一时间点的肯定是这两样。不过说起虾饺,记忆中最深还是石井茶楼的'虾饺',里面居然是没虾的,这令我想起香港电视剧《鳄鱼泪》里那个可恶的茶楼伙计,馅里的虾都被他偷食光了!
那时候的茶楼大堂服务生,别名叫“地喱”。茶楼厨房里蒸点心,一出笼便由“地喱” 负责从厨房送到大堂供客人选用。蒸点心用的是小竹笼,五六摞小竹笼放在一个大竹笼里头蒸热。“地喱”一般都备有一根绳子,两端系于大蒸笼底部,然后挂在脖子之上,穿梭于茶桌与厢座之间叫卖点心。
不过现在茶楼挂大蒸笼叫卖的情形,已经无法得见。改用小推车代替大蒸笼,小车内部还装置了煤炉,一边推车一边加热,以保持小蒸笼的温度。
有些旧式茶楼还保持着有曲艺茶座的传统,比如今天去的广州大同酒是本地茶楼中老字号之一。曲艺茶座设在六楼的大堂,在固定的时间段里表演粤曲小调,三五知己一边叹茶一边欣赏粤曲的演唱。周边设是厢座,厢座空间相对比较独立,谈话不受别人干扰,而且还有曲艺节目可以避免沉闷的气氛。而且广州人饮茶几乎没有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其平民性在饮茶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上茶楼不仅填饱肚皮,还要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
吃的食物除了点心,饮茶时候不可或缺的就是粥和肠粉了。
广州的粥就如广州人一样,喜欢简单实在。人们常说“粥粉面饭”,顺口把粥排到最前,而实际上,粥并非广州人真正的主食。只是广州的热潮湿天气,特别是到了炎炎夏日,人们的食欲都大幅下降,直嚷嚷着说不知道吃什么好。这时候来一碗水润靓粥,既香气扑鼻又容易入口开胃。
而茶楼里中常见的就熟生滚粥了,品种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常见的 有猪肉粥、牛肉粥、鱼片粥、骨腩粥、石螺粥或香芋石螺粥、猪润粥、皮蛋瘦肉粥等等。先把粥煲得滚烫,然后把调好味腌制过的新鲜肉料投入粥中,即滚即食,乃广州生滚粥。生滚粥对肉料的要求很高,新鲜与否,一下粥,一入口,立竿见影,与清蒸、白灼同样是素面朝天的一种烹法。如果鲜肉能提起你的食欲,此时吃生滚粥就最好。
而肠粉是广州的一种井市特色小吃,也是当地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它具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等特点。但要注意的是,此肠粉非彼粉肠,粉肠指的是猪肠子,一般用来煲粥,名曰粉肠粥。不过肠粉也和猪肠扯得上一点关系,那就是它形似猪肠。肠粉的称呼还有很多“拉粉”、“卷粉”、 “卷筒粉”、“布拉蒸肠粉”,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
肠粉制法不是很复杂:将米浆浇在特制的多层蒸格里或棉布上,放上猪肉、鱼片、虾仁、牛肉和叉烧肉等馅料,蒸熟后卷成长条,接着切段装碟,浇上豉油汁即可食用。不加馅的称为斋肠粉;米浆中加有糖的则称为甜肠粉;加了馅料的则在肠粉前面加上主料名称,如牛肉肠粉、虾仁肠粉。
饮凉茶、叹早茶、吃糖水、煲靓汤、可以说是广州广大民众最平常的饮食习惯,而饮茶则是广州人的一大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