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30g,水温100摄氏度,水量1000ml,焖泡8分钟。
乌龙茶30g,水温95摄氏度,水量1200ml,焖泡7分钟。
绿茶40g,水温85摄氏度,水量1400ml,开盖泡6分钟。
……
作为一个茶饮新人,面对不同茶汤的泡制方法,甚至门店要求:泡制绿茶与红茶的搅拌方法不一样,绿茶在过滤时茶汤变成非线状时,不能再过滤,避免苦涩。他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
但是,当下连锁品牌为了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品。所使用的茶叶品类、品种不断增加,而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现实情况又会加大培训难度。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加盟店或直营店店员快速学会泡茶方法,成为不少连锁品牌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背后则隐藏着行业的痛点。
高速发展下的茶饮业 阵痛频发
快速发展还是稳中求胜 太难选择
2015年,新茶饮运动袭来,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性关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门店数量47万家、多家茶饮品牌获得融资,在外人看来茶饮行业光鲜亮丽。
但高昂的房租、转让费、门店与门店的竞争,再加之工作机会增多、人员流动性大,都让不少开店者们感觉力不从心。
加盟总部一方面要快速攻城掠地,以占据天时地利。而另一方面又要构建供应链、培训、市场运营等基础体系。是快速发展、布局全国还是稳中求胜、固守区域,让不少连锁掌舵人在做出选择时,迷失。
让连锁头疼的不仅是战略布局,还有产品方向。
品质稳定与快速制作 又该如何平衡
回首奶茶1.0时代,果味粉简单的冲调、加冰后,就能制作出草莓、哈密瓜、香芋、芒果等口味的奶茶。由于原料的高合成性,操作基本属于“傻瓜式”,培训相对简单很多,而产品标准度也更高。
而奶茶2.0时代,手作茶、手摇茶的概念被行业广泛应用,此阶段鲜茶、鲜果的概念被不少品牌提出。更为重要的是,手冲茶、手作芋圆、手榨柠檬、手摇雪克,这些手作概念,被行业当做是品牌匠心的体现。
匠心概念的出现,不仅是对产品的标准有所提高,同时也涉及到了培训、管理、监督等各方面。
但随着市场大规模发展,店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失率增高、管理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让在实验室中堪称完美的高分产品,到了门店却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下,连锁想体现的匠心,被现实涂鸦得面目全非。
再至新茶饮时代,单杯现萃的概念成就了多个当下的头部品牌。这些头部品牌,又以超百万的月营业额引发了行业对于新的制作方式的热议。
但新的制作方式也遭到了现实无情的质疑,速度与品质谁更重要?对于挑剔的消费者而言,两者皆重要。
而这些有着巨大客流量的品牌,不仅要考虑如何满足消费者既要品质又要速度的需求,同时一样要面对员工工作量大、人员难管控、培训周期长等问题。
据统计,当下一些头部品牌的门店人数一般在25人左右,甚至有的大店达到60人以上。但由于产品制作设计过于繁琐,即使员工努力工作,不少奶茶店的现场也难免混乱不堪。
如何减少工作量、提高制作速度且稳定品质,并达到减少人员的效果成为了不少品牌的思考方向。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正在被一一解答。
推动茶饮行业发展的
不仅是原料 还有它们
细细思索,不少设备、机器的出现都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制冰机的出现,让奶茶店免去冰块不足之苦,确保饮品达到最佳冰度。
带冷藏、冷冻功能的操作台出现,大大提升了茶饮店空间利用。
切片机,被看作是柠檬茶专门店提升柠檬、西柚等产品切片速度,并达到厚薄一致的“神物”。
果糖机、粉料定量器、奶盖定量器的“一键精准取原料”功能,被当做是稳定品质的“第一个守护神”。
计时器,则是茶汤冲泡、奶盖打发、珍珠煮制时间的控制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