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油饼”,小编就垂涎三尺,比见到鱼翅和鲍鱼都要兴奋,可遗憾的是,在外面漂泊的几年中,我却从来没有吃到过满意的“油饼”。
小时候,家里生活很拮据,一个月也难得吃上一次肉,我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很受父母的疼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能让我饱口福的就是她的拿手绝活—“油饼”,只可以当时未拍些母亲制作过程的照片,今年过年回家一定补拍,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
只见母亲将发面按扁后,用大擀面杖把面杖成厚约半厘米的面皮,再刷一层化猪油,加点盐,赶巧有大葱的话,就加点葱花,然后卷裹成筒状,并切成一拳头多一点长的段。
接下来关键的一步是,用双手握住面筒的两端,反向用力拧,这样刚才刷上的油脂就包裹到面团里边,不会流出来了。最后,把面筒竖向往下按扁,再擀成稍薄的面皮就可以上锅加热了。
先把铁锅刷洗干净,烧热后加稍许凉油,然后把多余的油打出来,这和炒菜的炙锅差不多。这时就可以把擀好的面皮平铺在锅中了,小火慢慢加热,这时不用动它,待和锅接触的那一面稍微有点硬时,就可以翻一面了,慢慢地你会发现,它会逐渐地凸起来,这时母亲通常会在凸起来的地方淋少量的油,这样他就会越鼓越大了,然后她用娴熟的双手把“油饼”再翻个面。
在翻面的时候我经常发现,母亲通常把“油饼”抬的比较高,大概离锅有一尺多高的样子,往下放的时候还要稍用力些,有点往下摔的感觉,当然力气也不能太大了。关于这一点,母亲也曾给我说过,说是这样做出来的“油饼”比较“宣”,不会有死板板的感觉。
“宣”是我们家乡的方言,大概相当于四川人常说的松泡吧!不一会儿一个香喷喷、金灿灿的“油饼”就出锅了。 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吃两个“油饼”了,别小看了这两个,这可是不小的分量,
然而,现在经济情况好些了,却又常年在外漂,难得回家几次。每次回家,母亲都会给我做几个“油饼”,每当吃到母亲亲手做的“油饼”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代。
吃“油饼”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