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郑青)70年代,每到大年三十,奶奶家会烧一条喜头鱼(鲫鱼),一直可以端到初三都不动筷子,原来,“当时农村经济情况比较差,吃了这条鱼,家里就没有什么菜待客了,等到初四客人走后,才让孩子们开吃。”回忆当时艰苦的生活,爸爸眼角泛起了泪光。
奶奶出生于1932年,湖北省仙桃市胡场镇人,她生育了6个儿女,每年过年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非常热闹。但儿多母苦,奶奶白天在采购站弹棉花,晚上做花纸盒子到凌晨2、3点,补贴家用。
奶奶说,那个年代家境清贫,平时没有新衣,也很少有零食吃,每逢春节,爷爷的单位就会发派甘蔗和红薯,放在家里的床底下,不吃了就到室外挖个坑埋在里边儿,存放到开春。
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便都提前开始制作年货,奶奶会准备麻叶子、金果、麻枣、麻花、翻饺、荷叶子,这些年货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实它们都是用大米和小麦制作的食品,下锅油炸而成。
当时礼品没现在丰富,基本上自制,通常会拿硬纸壳做成四四方方的盒子,上面糊一层花纸,装上这些年货,走亲串友。
编辑: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