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饶固(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注:文中拉丁文名应为斜体)
近几年,关于捕捉、误采国家保护动植物的新闻时有发生。“刑”不“刑”、有“判”头、很“牢”靠……国家保护物种种类繁多,不该采的可不能采,不该抓的可不能抓。
哪些物种不能随便动?有人甚至给出了“长得越丑,判得越久”的结论,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在国家保护物种里,还有一类是特别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它们就是“蘑菇”。
被国家重点保护的4种蘑菇
要想要知道一种物种是否濒危,可以查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
《IUCN红色名录》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世界上关于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全球保护状况最全面的信息来源。
该名录将物种分为9类:未评估(NE)、数据缺乏(DD)、最不受关注(LC)、近危(NT)、易危(VU)、濒危(EN)、极危(CR)、野外灭绝(EW)和灭绝(EX)。
值得注意的是,《IUCN红色名录》是对全球物种进行的评估,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反应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物种濒危情况。
例如,在中国较为常见的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IUCN红色名录》中却只记录了其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寥寥几个地区存在分布。
因此,要了解咱们中国本地的植物、蓝藻和真菌的濒危保护情况,还得查询我们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才行。
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发布,里面包含了植物、蓝藻和真菌三个大类的超过270个物种,由于一些科、属内的所有物种均为保护物种,所以没有精确到具体个数。
在真菌这一类里,仅有两个物种被收入其中,而且它俩的名号可是耳熟能详!
其一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一种生长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真菌。另一种是松茸,学名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二者均为二级保护。
著名的虫生真菌——冬虫夏草 (图片来源:wikipedia)
2021年,《名录》经过修订,新增了两个蘑菇物种,一个是内蒙古和新疆草原上著名的野生菌蒙古白丽蘑Leucocalocybe mongolica,另一个则是近些年才被发现的重要国际贸易真菌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
这两种蘑菇均为中国所特有,由于目前无法人工栽培,且自然分布越来越稀少,具有重要价值。至此,一共有4种蘑菇入选新版《名录》,评级均为二级。
而在《IUCN红色名录》中,松茸和冬虫夏草均为易危(VU),但蒙古白丽蘑、中华夏块菌未被收录。
其实,每一种受保护的蘑菇身上都承载着许多人类历史和生活文化,今天重点和大家聊聊世界各地“松茸”的“菇事”。
松茸 (图片来源:wikipedia)
松茸,来源于中国的名字
松茸的学名是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可以说是口蘑属中最为有名的一种珍稀食用菌。
松茸 (图片来源:iwemm10)
虽然松茸在日本很受欢迎,但“松茸”一名却源自中国。
宋哲宗元祐年间唐慎微的著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082-1094)中就有“松蕈”的记载(汉字中的“茸”即为“蕈”),因生松树下,菌蕾如鹿茸而得名。
而后在陈仁玉的《菌谱》(1245)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中,也出现过“松蕈”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