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名取自潮州与汕头,形成独有的潮汕文化,其中有种生活叫做“物条肠粉”,这词就是吃一碗肠粉的意思,可吃什么样的肠粉可不好说了。
图/网络
潮州多用花生酱及沙茶酱作为酱汁,制作而成的肠粉自带一种浓郁质感;汕头肠粉皮薄,以酱油、卤汤辅之,给人一种轻薄质感。
就算是整个汕头地区,也被各种肠粉势力划分成不同区域。部分区域食用的肠粉內馅为牛肉不加蛋,其中的菜也是直接放入米皮中蒸制而成,而在澄海更常见的是牛肉加蛋的內馅,其中包入米皮的菜脯也必须经过一番油炸。即使是这么小的区别,一些有匠心的师傅也要传统和讲究,这便有了广东肠粉“有传统没正宗”一说。
图/网络
澄海还有一种颇具国画艺术的黑白肠粉,內馅有白色的猪肉沫豆芽,还有深色的腌制鱿鱼末,再将黑色卤汁浇于白如雪花的米皮之上,黑白交融,一幅古典大作呈现碗中。
名声在外的还有普宁肠粉,其以料多、汤汁多及独具特色的蒜香味卤汁而闻名,它表面看起来就像是一盘大杂烩,可入口之时,米皮薄如蝉翼、韧性十足;卤汁稠稀适宜、均匀饱和;馅料杂香四溢,风味浓热,叫人吃过一次后,难以忘怀。
图/网络
除了这些,潮汕地区还有甜咸两口的饶平肠粉,必加西洋菜或通心菜的潮阳肠粉等数不清肠粉类型。别的地区说是“移步换景”,潮汕地区绝对是“移步换肠”,所以千万要为潮式肠粉单独留出一个胃!
图/网络
不过,肠粉可不是广东的专利,其他地区虽然名字不同,但制作工艺是大同小异。
福建客家的簸箕粄食如其名,将籼米磨成的米浆倒入平整的簸箕之中,蒸熟之后,再将绿豆芽、韭菜、红萝卜丝、肉丝、香菇等炒制完毕的原料放入米皮中卷起,最后淋上葱油为这份美食画上点睛之笔。一份簸箕粄,配上一碗排骨汤,闽南客家人的完美一天由此开始。
图/网络
广西卷筒粉自然不甘示弱,其由越南传入,经改良后,如今已遍布广西大街小巷,卷筒粉面皮透明粘弹,內馅主要有肉沫、豆角等,再配上广西特有的黄皮酱,绝对独领风*。
肠粉随着人们对食物要求的提升在不断变化。为满足只想吃米皮的人们,除了斋肠,还有一种将米皮卷制成长条形的猪肠粉,相比一般肠粉更为紧实绵密,根据口味淋上芝麻酱,甚至番茄酱,像极了爱情的模样。
图/网络
另一个“天才创作”就是炸两,其将早餐摊上的两位王者,油条与肠粉合二为一,让人可以同时享受油条的酥脆与米皮的绵柔。至于炸两这个奇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油条可以一分为二,因此需要用两份肠粉皮去包裹炸后的油条,便有了“一炸两肠”。再由厨师创新性地用红谷米制成红色的米皮,便有了一代网红产品——红米肠。
每份肠粉的特殊地域性让它都承载了独具一份的味觉记忆,一份包满山珍海味的肠粉也许并比不上在家门口,坐在马路边,吃的那一口廉价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