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食客从未见过顶级大厨。他们总是在后厨忙碌,藏在美食背后。
单纯靠手艺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食神”们和餐饮行业一起遭遇外部环境的考验。他们需要提早开始考量,这个时代的食客需要什么样的厨师?当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口味和喜好越来越难以捉摸,他们的手艺要从哪里获得认同?
王新坤已经十多年没有回湖南老家过年。
作为一家高档餐厅的主厨,年夜饭是一场硬仗。经过25年的打拼,他才为自己挣得了“中国河豚大师”的显赫名声,不容有失。
每个学厨的人都有一部磨难史。初中毕业便早早入行,王新坤更多的是生活所迫——长兄需要读大学,家中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便让小儿子放弃升学,学一门手艺。
他足够幸运,经熟人的介绍,拜了同乡、湘菜名厨陈里斌为师。陈里斌是“国宝级湘菜大师”石荫祥的关门弟子。在上世纪末,也就是王新坤入行的那个年代,像陈里斌和石荫祥这样的顶级名厨,普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们大多跟随师承,在国营招待场所中工作,奠定行业地位的方式也往往与高层人士的赏识有关。
图 | 王新坤的祖师,“国宝级湘菜大师”石荫祥
陈师傅的手下有十多位学徒。入门第二年,不到18岁的王新坤就被师傅挑选出来,外派到南京的“田园山庄”担任厨师长。
对这个行当的年轻后生来说,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机会。通常他们要以学徒的身份熬个四五年,才有掌勺的机会。王新坤之所以能被师傅选中,除了天资,学东西够快,最主要的还是肯下苦工。
厨房分红案和白案。红案做热菜,白案做面点。他学的是红案。但他觉得,厨师就得红案白案都会做,于是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到白案那边跟着做早餐,九点再去做红案。每天做完晚餐下班后,再去师傅家帮忙干活。
苦尽甘来。又过了一年,经师傅举荐,王新坤获得了一个更重要的机会。他去了北京,在当时北京大学校区内的唯一一家湘菜馆“田园三部”掌勺。
那是 1998 年,刚好赶上北大百年校庆,正是最热闹、最繁忙的时候。店里生意极好,来消费的多是湖南籍的北大学生。王新坤完全依照湘潭最传统的做法烧菜,连调料都是从老家运来的,口味地道,大受学生欢迎,在海淀一带小有名气。
中途,王新坤曾离开“田园三部”,跟朋友一起去内蒙古开店。在他离开后,店中菜品口味大变,引发食客不满。没过多久,店长便将他请了回去。
北大的那些年是极其美好的回忆。“别人在那里读了三年书,我在那下了三年厨。”他干劲十足,每天什么都不想,只想着如何把菜做好,世界里仿佛只有家乡的酱油,家乡的菜,来吃饭的年轻老乡,以及步行可至的圆明园。
22 岁,在同龄的年轻人从大学毕业的年纪,王新坤离开了北大。他脑海中没有什么明晰的职业规划,只想着多赚点钱,给老家的家人们盖房,最好还能自己开家店。
时代急速发展,私营餐饮企业在冒头。对于像王新坤这样起点颇高的年轻厨师来说,他们的职业路径已经与师傅那一代名厨们不同了。他很快便加入了当时发展势头极好的“金百万”,担任湘菜总监,一干就是12年。
图 | 金百万门店
“金百万”是一家根植于北京,以各地家常菜为特色的餐饮品牌,在当年已经发展出了数十家连锁店。这12年奠定了王新坤的江湖地位。他从湘菜总监做到行政总厨,期间在清华大学总裁班学习了餐饮管理,又代表“金百万”在多个全国级别的厨师大赛上获奖。在很多年间,他的毛氏红烧肉和烤羊排都是“金百万”的招牌菜。
2008 年,“金百万”计划将版图扩大到南方,第一站选择了江浙一带。王新坤被一致推举出来,前往杭州,担任区域总厨。
在杭州,为了融入当地食客口味,王新坤开始研究淮扬菜。正是在这个阶段,他在寻访当地河鲜时,发现了河豚鱼的前景,并逐渐把这一食材打造成了自己的招牌,一举登顶“河豚大师”。
2多年辛苦,功成名就的王新坤在2020年遭受暴击。
新冠疫情突袭,这位“河豚大师”突然不忙碌了。年夜饭被大批退订。食客们隔绝在家,去一家淮扬菜馆子吃河豚成为了生存以外的非必要需求。
损失是必然的。原本店里为年夜饭订单准备了大量贵价食材,除了招牌的河豚鱼,还有鲜活龙虾和海参鲍鱼等。而当一切停摆后,单食材一项就带来了数百万损失。
他并没有赋闲太久,一个新的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公司决定开发零售端产品,而他作为行政主厨,需要参与研发工作——把招牌的红烧河豚和河豚佛跳墙做成“快手菜”。
所谓“快手菜”,顾名思义,指的是食客买回家中,只需简单加热,便可以“快手”食用的半成品食材。而王新坤和他的团队要做的,就是将食材料理制熟后经过急冻处理和真空包装的工序,加工成标准化产品,再通过电商平台出售。
图 | 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快手菜
在过去这一年多里,很多餐饮企业都选择了这种方式作为自救手段。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开始接受这类方便快捷的半成品食材,京东等电商平台所配置的冷链物流体系,也给菜品提供了新鲜保障。
事实上,疫情只是一个契机,早在数年前,国内餐饮行业已经有人留意到了零售端这一趋势。另一位湘菜名厨梁波便是其中之一。
梁波和王新坤的成长路径几乎一致。同为湖南人,同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入行,同样十几岁时为了养家而进国营单位当学徒,同样在早年获得赏识,独挑大梁。
梁波的福地也同样是北京。1997 年,他在本地一家宾馆当主厨时,被一位广州三星级酒店的老板相中。正式去广州入职前,为了满足酒店星级对主厨资质的要求,他在老板的安排下前往北京,报考“国家二级厨师”的执业资格证书。
刚到北京没几天,梁波便遭了贼,带去北京的钱几乎被偷得干干净净。孤立无援,他只能自救。他花了六块钱买了一堆萝卜,捡起当初做学徒时,在国营饭店学到的萝卜雕花手艺,雕了一批花花草草,在菜市场摆摊叫卖,五角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