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有鱼道,兽有兽径”这句话说得是没错的,但兽径我们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到、气味闻到、耳朵听到,这鱼道就只能靠经验判断了!只不过这个经验积累并不容易:即使是钓十数年鱼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蓑笠哥自己也是一样,所以今天的这篇内容大家可以谨慎且持怀疑态度的看即可。
找到鱼道体验狂拉的感觉
以蓑笠哥的浅见来看:水无常势,鱼道也无常形,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水位情况下鱼道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但有两点是蚀刻在鱼类基因里面的,只要它在活动、只要它出去觅食它原则上都会遵循:
1、鱼儿喜欢贴着坎走;这是因为岸边的坎下面会滚落一些岸上的野果、草籽什么的下去,风吹过来的一些浪渣也会在岸边留存最终滚到坎底,所以比较容易找得到吃的。且不管多大的鱼,小时候都可能有被猎食鱼追赶过的经历,贴着坎游要安全得多。
2、上下都会经过缺口;这一点我们在岸上可以观察得到,在浅滩的鱼儿受惊之后,哪怕它旁边不远就是大水面,它也会先跑去滩和坎的缺口然后再去大水面,什么原因不知道,但它们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它们上来浅滩也会从那个缺口上来。
鱼儿觅食遵循一定原则
所以,野钓的前两个鱼道就呼之欲出:比较深的一道坎、水深适宜的二道坎(季节不同水深要求不同,比如大水面夏季2.5米就可以了,超过5米反而不好,冬季超过5米反而更好)、浅滩和深水结合处的坎缺口。这两个鱼道可以说四季通用,只不过在天气冷的时候出太阳表现得更为明显一点,比较深的二道坎夏天表现不佳但是冬季表现很好。大部分的鱼都遵循这两个原则,鲢鳙遵循第二个但不遵循第一个,所以钓鲢鳙的时候直接找最深的地方即可。
除了上面的两个,还有其他一些因季节、涨水退潮形成的鱼道,下面详细地讲一讲,值得留意的是:这些可能因地而异,你不要全信但也不要直接否定,多去尝试几次你就明白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经常出鱼的地方肯定就是鱼道,你留意它的水底地形就是了。
留意水底地形
趋于闭合型桦尖
这个鱼道基本上也是全年都存在,只不过在夏秋两季草鱼、鲤鱼、青鱼比较多,在冬季是鲫鱼、鲮鱼、罗非这些。闭合型的桦尖就是两岸的桦尖相隔不远,前面是大水面后面是小水面,而中间的水也不是太浅,如果太浅的话鱼儿进出的速度都特别快会不会停留下来吃饵,但深会在前后的深浅结合处停留。这种地形有很大的可能是大斜坡,所以你最好用长竿钓到前面一点比较平坦一点的地方,至少窝子不能滑走,如果是结合了二道坎或者大平底那是更好。
闭合型桦尖
野果树下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算不上是鱼道而是天然的重窝,但如果有无花果或者是构树果这样的树生长在比较陡峭的岸边的话,这个地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鱼道,因为这两种野果树的果期比较长,它经常在这里能找到吃的所以会经常来这里。最重要的时候能吃野果的基本都是体型比较大的鱼,一般小鱼可吃不动野果,最多嘬点儿渣渣吃,只有草鱼、鲤鱼这些鱼能一口闷。
构树下面一定是鱼道
淹没的老河道
鱼儿从深处到浅处去觅食,一般都是走比较深的地方悄咪咪地过去,比较深的地方有淤泥、光线比较暗所以要安全很多。有淹没河道的地方,那么这个老河道就是一个鱼道,不管是鱼儿早上退回深水还是傍晚去浅滩觅食都要经过这里。况且,即使是它们不去浅滩,光老河道里面就会有不少食物——流水会从上游带来很多吃的东西。
淹没的老河道
三岔河口
这种就是两水教会形成合流的地方,这种地方涨水一般有胡子鲶、黄骨鱼、鲤鱼,不涨水清水的话会有翘嘴、草鱼、罗非、鲮鱼前来,尤其是涨水的时候它们最喜欢来这种地方,你直接钓中间就行了,只是可能比较挂底。
其实如果你仔细留意你就会发现:上面说到的这些鱼道基本上都有水底的坎,这符合它们的生活习惯。原则上来讲,如果你发现水底有坎,且坎前面是比较平坦的水域的话那么你钓坎底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还有没有办法发现鱼道呢?当然是有的,你可以仔细观察水底鱼粪的情况,细长的一般是鲫鱼和鲮鱼以及鳑鲏这些,粗散的是草鱼、鳊鱼、鲤鱼,如果你看到这些,你就能判断最近有什么鱼儿来过这里,然后在这里做窝钓那么是没有问题的。就今年野钓草鱼和鳊鱼来说,是看到岸边石头上面有鱼粪之后选择做窝、连续打窝的方式开始钓的。
其他的还可以观察掉落的野果有没有被吃完、岸边的水层有没有被啃秃、有没有草鱼拉芦苇的情况,有没有鲮鱼在岸边巡游找吃的、有没有草鱼成群浮出水面巡游找吃的、有没有成片且密集的鱼星、鲢鳙在哪里浮头虑食——这些都是找鱼道的方法,只要你看懂了其实并不难找。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钓爆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