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鱼塘调水,最近几年除苗种投放、饲料投喂这两个必须环节以外,调水工作似乎成了水产养殖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实,生产调水剂(含生物制剂、化工调节制剂等)是一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业,因此,生产厂家才会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且借势又一片形势大好。
但是,纵观最近几年的"调水"工作似乎并不尽人意,调水剂质量的优劣,业务员的工作不熟悉,加上部分人的不良动机,有些媒体或公众号的推波助澜,养殖户的技术成份又低,很多人花在"调水"上每年上千千元上万万元的投入后,基本无效或收效甚微,让本已利润微薄的养鱼业也似乎有点不堪重负。
当然,效果不好,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责怪哪一个方面,但有一个共性即水体的“透明度”是很受忽略的,也许很多人本身是知道水体透明度的重要性的,但又在有意或无意间又疏忽漠视了它,可能这才是调节水质效果不好的主因吧。
一、水的透明度与养鱼的关系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取决于池水的浑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浑浊程度)和色度(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说通俗一点,水的透明度,即阳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
水的透明度跟养鱼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衡量水质肥瘦的重要指标。透明度的大小由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泥沙或其他悬浮微细颗粒的含量所决定。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其透明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大小。因此,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水平变化。
季节变化
夏秋季节,池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和有机物含量多,透明度小;冬春时季水温低,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少,游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水质清新,透明度大。
日变化
早晨浮游生物在池水中分布均匀,因而池水透明度较大;下午因浮游生物具趋光性(特别是一些鱼类易消化的鞭毛有机体)而趋向上层,它们对太阳辐射光的吸收进一步增大,池水透明度变小。
据测定,上午(8:00)和下午(14:00)池水同一测定点的透明度一般可相差5--15厘米。因此,可根据透明度的大小及日变化的情况来初步判断池塘水质的优劣。
水平变化
刮风、下雨时有波浪,水中泥沙泛起,透明度低;无风、晴天时,透明度高。由于风力的影响,将水中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吹向池塘下风区域,故下风处水浓,透明度变小,上风处水清,透明度相对增大。在风力3--4级时,池水上下风处的透明度一般相差5--20厘米。
二、适宜的水体透明度
最适宜的透明度
在正常情况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的是水体的肥与瘦。一般情况下, 精养鱼池的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0~40厘米之间,最好为30厘米左右。池水最适宜的透明度为25~30厘米,其日变化及水平变化(上、下风变化)大,表明池水溶氧条件适中,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
透明度过小
透明度过小(<20厘米),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大,光照能力降低,池水溶氧量较少,这时养殖品种对饲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应及时加水、换水、利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透明度过小,表明水中有机物过多,池水耗氧因子过多,上下水层的水温和溶氧差距大,水质容易恶化,应加强水质调控工作。
池水透明度过大
池水透明度过大(>40厘米),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过小,水质偏瘦,天然饵料欠缺,这时就要适当投施一些肥料。
透明度过大时,表示水中生物量少,水太瘦,更不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