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植物生活的载体,不同的土壤生长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要求不同的土壤。土壤按其化学性分为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盐土及盐碱土;
按其物理性又可分为黏性土、沙性土和沙土;按其养分和有机质成分可分为壤土和瘠土。
绝大多数植物喜生长在中性的沙性壤土中,但也有不少植物只能在酸性土或碱性土甚至盐碱土中生存,这类植物专称酸土植物和盐碱土植物。
盐碱地
土壤的酸碱度划分是以 pH值来确定,pH值低于5.0的称强酸土;5.0~6.5的称酸性土;6.5~7.5的为中性土;7.5~8.5的为碱性土;8.5 以上者称强碱土。
在pH值5.0以下和pH值8.5以上的强酸土和强碱土上几乎没有什么植物能生长。强酸土上栽培的凤梨可以勉强生存;强碱土上也仅有碱蓬、柽柳、火炬树、猪毛菜和红树等,可以生存。
柽柳
因此,园林建设中一定要在规划设计中采取改良土壤的措施。而盐碱土,还常因含盐的成分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滨海地区多为钠盐,内陆地区则属钾盐,改造的方法也不同。土壤特性形成的原因
由于各种地势、地形不同和母岩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再加上所含水分因降雨量和蒸发量的不同,降水量大而蒸发量小的地区,土壤中的无机盐常随水流逝,从而酸、碱成分减低成为中性或仅为微酸与微碱;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地区,母岩中的无机物就随土壤毛细管与水分升至地表,而水分蒸发后就滞留土壤表层,在石灰岩地区就将土壤演变成碱性土。
蒸发量
在低平的平原地区,土壤绝大部分是从高处随流水带来而沉积形成,它们也随降水与蒸发而不同。至于沿海低地则又因海水浸润,多为盐碱土。
天然植被遭严重破坏后,由于地表径流而造成水土流失,在北方常因土层殆尽而岩石裸露,或者如黄土高原形成沟壑纵横、破碎不堪的地貌。
沟壑纵横的黄土
南方则深层生土裸露,出现草木不生的红、黄壤山地,严重者也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在酸、碱重的土层上,大都缺乏有机质,当然也不会有较多的微生物存在。
这样的土地上一般难以生长植物,因为它们密实度大,不透气,缺乏微生物活动,无机养分无法吸收利用,必须经过改造。
增添透气的颗粒物质和有机物质,给微生物活动创造条件,才能栽植园林植物,使其生长发育良好。
草木不生的红壤
点击下文↓↓↓,阅读作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