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很多人的“标配”是空调和西瓜,直到嗡嗡响、身上的蚊子包此起彼伏时,对夏天的热爱立刻被冲淡,只剩下与蚊子斗智斗勇。除了痒和烦,蚊虫叮咬有时候还会暗藏风险,可能引起多种传染病, 如何应对烦人的蚊虫?
被蚊子咬过后,别再做抓挠、掐十字米字、涂口水等“常规操作”,这些没有实际止痒消肿作用。抓挠除了使得蚊子包越来越大、越来越痒之外,要是一不小心挠破了,还可能留下炎症后色素沉着,甚至诱发感染。正确的处理是,瘙痒处局部涂抹止痒剂(如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止痒。如果瘙痒明显可以考虑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建议咨询医生后再规范使用药物。
应对蚊虫叮咬,只知道如何治疗和解决可不够,还得从源头开始,选择有效的驱蚊产品。物理驱蚊方法有安装纱窗门、蚊帐,用电蚊拍驱蚊。夜晚外出时,穿上长袖长裤,避免大面积皮肤暴露。此外,化学驱蚊也很必要。驱蚊手环(成分是香茅草和艾草等植物精油)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无法保证。而蚊香、驱蚊花露水等具有微毒性,不推荐孕妇和婴幼儿使用。
更加安全有效的化学驱蚊方法是,使用含有避蚊胺、避蚊酯或派卡瑞丁等驱蚊成分的驱蚊剂。
避蚊胺(DEET):驱蚊效果很好,被认为是驱虫剂的“黄金标准”。其浓度越高,驱蚊时间越长。2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使用含10%的避蚊胺驱蚊水。
避蚊酯(BAAPE / IR3535 / 伊默宁):驱蚊效果短暂,但效果不错。
派卡瑞丁(Picaridin):驱蚊效果短暂,但可以直接用于皮肤。2个月以上婴儿就可以使用。
柠檬桉叶油(OLE):植物驱蚊剂,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中国驱蚊剂。可维持最多2小时的驱蚊效果,适合3岁以上儿童使用。
氯菊酯(Permethrin):用于衣物和日常用品的驱蚊剂,不建议直接用于皮肤上。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