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灏漾
编辑|栗灏漾
前言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海洋系统和大湖泊中的氧气最小带规模不断扩大,对鱼类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一个难题。
氧气减少可能导致广泛死亡或回避受影响区域,进而对大规模产卵的商业鱼类种群的繁殖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OMZs对生态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OMZs预计会继续扩大,尤其是在北纬地区如波罗的海。
东波罗的海鳕鱼是一个典型的半洄游鱼类种群,近年来受氧气减少影响严重。
氧气补给主要依赖于来自北海的高盐度富氧水团的短暂性“波罗的海流入”,然而人类引起的富营养化和气候引发的流入事件减少,使得氧气条件不利,缺氧区域扩大。
这导致加上高捕捞压力,东波罗的海鳕鱼产卵股量从1983年至1992年减少了650,000吨至87,000吨。
波罗的海鳕鱼等许多海洋鱼类生活在其分布的生理极限上,盐度梯度从波罗的海西部的完全海水到东北部的半咸水。
盐度与鱼卵的中性浮力相关,较大的卵在更有利的氧气条件下发育,因此,较大的、浮力较大的卵有更高的存活概率。
该研究的目标是综合性地研究鳕鱼卵大小和漂浮深度之间的关系,量化和可视化股票结构对产卵区域、卵体验的氧气浓度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卵存活率的影响。
此外,开发并测试了有效产卵股量的概念,作为综合了生物量、股票结构和环境条件的招生潜力指标,这些研究将为综合评估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鳕鱼卵大小与水密度关联性研究:波罗的海浮游环境下的时空分析该研究旨在确认实验室中鳕鱼卵大小与漂浮深度之间的关联性,并研究其在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为此,在2002年至2010年间的七次RV Alkor航次中进行了垂直采样,使用搭载的HYDROBIOS MAXI型Multinet进行采样,该装置的网口面积为0.5平方米,网孔大小为335微米。
在选择的站点上,对整个水柱从水面到近底部的深度剖面进行了采样,间隔为5米,样品在采集后立即用4%缓冲甲醛/海水溶液进行保存,并对每个样品中至少100个鳕鱼卵进行直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