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业概念: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
2.分类:
⑴商业性服务业:零售、餐饮、住宿、金融、娱乐等
⑵非商业性服务业: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等
3.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集聚、历史文化等。
区位因素 | 影响 |
自然因素 | 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 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服务业类型的布局。对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
市场 | 市场需求越大,服务业的产品越多,服务企业的发展潜力越大。 主要受人口规模、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
交通 |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交通便利的十字路口、干道两侧成为城市中大型商场的主要分布区 |
劳动力 |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多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低; 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需要专业化人才,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 |
集聚 | 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捷地获取信息和技术,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
历史文化 |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在消费行为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 所形成的购买态度及其购买决策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
政策 | 政府的财政支持、税收及土地优惠等政策,对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服务业健康发展 |
科技 | 对服务业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如: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行业,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布局在靠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餐饮、娱乐、旅游等与专业化的管理融合,布局更加广泛,服务更为完善 |
⑵非商业性的公共服务业主要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
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分布。
例如,(公立学校、医院的布局主要是根据人口分布来确定的。
4.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因素。
原因 | 表现 | 布局要求 |
新型服务业不断涌现 | 软件服务、科技咨询 | 靠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 |
现代金融 | 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区 | |
健康养老 | 环境优美的地区 | |
科学技术的发展 | 传统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和分化 | 网络通信技术发达的地区 |
5.零售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①自然因素
早期零售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
其中地形、气候明显影响零售业的布局和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a.地形对零售业的影响
山区 | 平原 | |
分布 | 沿谷地或交通线 | 沿主要交通线 |
密度 | 小 | 大 |
效益 | 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低 | 资金和商品流通快,效益高 |
组织形式 | 货郎担、大篷车、灵活多样 | 商业街、商业小区 |
b.气候对零售业的影响
各地气候差异及季节变化,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
例如,北方冬季寒冷,对御寒保暖商品的需求量大。
②人文因素
在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交通运输等对零售业布局影响较大。影响商业网点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消费人群的多少,而消费人群的多少取决于交通条件的优劣。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群,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上
购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机成为潮流。
5.物流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影响因素 |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
市场 | 尽可能靠近终端市场,以便提高市内货物配送时效,降低配送成本,或者以接近目标客户群和核心客户群为主 |
集聚 | 集聚会产生各类运输流、资金流,、网络信息流、人才技术流,集聚在空间范围内形成新的功能区和产业园区 |
高素质人才 | 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
交通通信 | 交通环境对于物流业集聚的形成至关重要,运输条件便捷、运输效能通畅的机场周边、河海区域及道路交会处成为物流企业的选址要地。信息化、电子化及智能化,是各个物流节点密切交织和网络化联系的必要条件 |
科技创新 | 科技创新将推动中国物流行业进一步能力分化和重整洗牌。“智能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物流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成为常态,人工智能快速迭代 |
政策与制度 | 物流产业的持久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支持及保障,关乎物流企业发展的产业融资制度、市场准入退出规范、物流产业土地利用政策及物流保障制度等政策的明确规定实施,可以有效保障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