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是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英文缩写,API制定了美国润滑油质量等级标准,现成为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润滑油质量等级标准。建于1919年,是美国第一家国家级的商业学会,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最成功的制定标准的商会之一。在中国,从1980年代以来,很多石油和润滑油产品标准都直接或间接采用了API方案,所以广为人知。
在车用润滑油标准方面,API从1920年代主要关注温度和粘度,在研究了温度和添加剂对粘度的影响后,1930年代命名了夏季和冬季专用润滑油。到1950年代,API决定超越粘度扩展发动机油的应用分类和质量级别,根据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不同和性能等级对润滑油进行分类。
API将汽车发动机油分为S-代表汽油机油,C-代表柴油机油。S的含义是Service,服务;Spark,点燃。C的含义是Commercial,服务;Compression,压燃。
汽油机油规格:从SA发展到目前最高级别的SP,分别是SA、SB、SC、SD、SE、SF、SG、SH、SJ、SL、SM、SN、SP, SP为目前汽油机油的最高级别。柴油机油规格:从CA发展到现在最高级别的CK-4, 分别是CA、CB、CC、CD、CD-II、CE、CF、CF-2、CF-4、CG-4、CH-4、CI-4、CJ-4、CK-4,CK-4为目前柴油机油的最高级别。机油的性能级别越高,其各种技术指标越高,可以明显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延长换油的周期和维修周期,并减少汽车保养费用。以上为同品质的机油相对比较,而使用一、二、三类矿物基础油的产品比较四类PAO、五类脂类合成基础油的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简单讲就是矿物油、半合成和全合成的区别。
美国石油学会根据石油行业的特点和行业内自身的需要,在1924年制定了API规范,对石油行业相关产品的生产进行了技术规范指导。由于API组织制定的API规范以其先进性、通用性、安全性以及美国石油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API规范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因此,API组织原来意义上是美国石油行业的学术组织,如今,已演变为跨越国界的石油行业权威学术组织。API认证是API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的标准化工作,以确保工业界所用设备的安全、可靠和互换性。
1983年以后,开发了一套发动机油产品认证和认证管理系统,以确保润滑油能够满足OEM的设计要求、汽车保养以及润滑要求,并以API圆环图认证方式,向消费者公示发动机油的质量和性能级别,API同时也管理1996年之后开发的ILSAC节能规格认证。
API发动机油认证标识圆环图,帮助消费者辨别机油的粘度等级、性能级别和是否节能。如果机油没有节油性能,API圆环图的下部则为空白。满足ILSAC要求的发动机油必须在产品包装的正面显示爆星图。
为了控制标识出错的概率,API和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制定了多项审核监督措施。要求所有使用API认证标识的润滑油厂商必须先获得测试认证和使用许可,并签署产品质量和性能保证书。
SAE是(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缩写。SAE采用的是粘度等级分类法,将润滑油分成夏季用的高温型、冬季用的低温型和冬夏通用的全天候型。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发动机油粘度等级分类:0W、5W、10W、15W、20W、25W、20、30、40、50、60,“W”表示winter(冬季),W前面的数字是代表倾点温度,简单来说就是结冰点温度。(0W的机油对应的结倾温度是-40℃,其它常见的5W是-35℃,10W是-30℃,15W是-25℃。)W后面的数字表示机油的粘度,数值越大,粘度越大。数字越小,油品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越好,越适合低温下使用,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的数字也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大(粘度越高)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W前后的数字相差的越大,适用的温度范围越宽。
多粘度级油,简称“多级油”,具有冬夏通用的性能。(现在民用领域已经基本没有单级润滑油了)多级油既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在高温情况下又具有一定的粘度。如:0W-40、0W-30、5W-40、10W-40等多级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