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怀左
有同学在向我提问问题,她说随着我们工作后,身边的一些朋友可能联系不会那么勤了,她之前的一个朋友出了事情,而她只是间接知道。
后来她也在微信问候朋友,却得不到回应。她很想知道如何与远距离的朋友处理好关系,希望能够得到我的建议,如下图。
就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也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也有所启发:
同学你好!
远距离朋友有事,你确实不可能第一时间就知道,这是事实。
知道后你再去问候,结果那个朋友却不再理你,这是困扰你的问题。
前者,你不在跟前,不可能每次都第一时间知道。
后者,朋友因为你问候晚而不理你,说明她年龄也不大,涉世未深,容易情绪化。
所以,你先别太放在心上。
接下来,咱们分析一下。很多事情,知其所以然,知道原理以后,也就看开了。
许多朋友越走越远,或者不再联系,这是常态,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事情。为什么?因为首先离得远了,你在这里,她在那里,大家的日常交集会越来越少,共同的人际圈、话题自然也就相应减少。刚开始的关系还热络,无非就是聊聊以前的事情,再分享一下近况。但如果一直聊这些,也烦,近况每次都得翻着说,累、烦,而且彼此没有共同信息,说起来共鸣感少,那还不如找身边人聊呢。换你身上,你想想是不是。
认识到这是常态,问题就会好办很多,进一步认识到,大部分人,后面都会不联系,除非大家一直生活在一起。比如我的初高中、大学、研究生同学,很多也不联系了。如果刻意联系,有事情的话,因为有同学关系在,那还可以说,但如果没什么事情,没人愿意主动去联系。浪费时间,意义不大,人家还以为咱是借钱或者要结婚什么的,尴尬。你有困惑还是因为年龄小,等你三十多以后,也就习惯了人来人往,谁走谁留,就无所谓了。
接着分析关系模式,重点聊两个问题。
1、关系模式的建立:原先的好关系,后面为什么会淡?
2、和我们相关的关系有哪些?
看第一个问题。想想原先的好关系的建立条件,你就明白了。1、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比如一个村的,或者一个学校;2、待的时间久,在那个相对长的时间内,互动密切;3、年龄小,涉世未深,彼此不涉及利益,纯粹是因为情感的交集。
所以后来为什么淡了,也是三个:1、地方变了,不在一起;2、互动少了;3、长大了,进入社会,开始看重生存所需要的更多元素,反而对感情方面的需求少了,即便需要,远距离获取的成本太大,而且收益低。
说句现实的,如果你们涉及利益关系,或许关系还会密切。因为共同利益,需要一直聊,但只是因为年少感情的话,含金量不大。
第二个问题,和我们相关的关系模式。
为什么你会难受呢?因为你首先有一个预设,觉得好关系会走一辈子,大家的关系会永远好。所以当出现现实和预设不符合的情况时,你会受不了。但现实呢,我刚才已经讲了,一直好,不可能,你想恩爱夫妻也有离婚的,父子还有反目的,更别说友情了。抛开那个预设,认识到关系变淡是常态,相信你在适应真相后,心情会好一些。
我们日常的关系,大方向分,两种。一种是强关系,一种是弱关系。强关系呢,首先是家人,其次是同学朋友;弱关系呢,日常熟人,还有包括你接触到的一切的人,送外卖的也算。
在传统的认知当中,觉得是个关系都要维护,其实没讲清楚。精准一些,我们需要重点维护的,是强关系,而且是强关系中涉及到血缘、利益、或者互动特别密切的那部分关系。
那些关系是干嘛呢?帮大忙的。也就是你借个三五八万的,可以借出来的那部分人。假如借个二百都费劲,那你个人考虑一下。
剩下的就是弱关系,弱关系虽然不需要刻意维护,但在现代社会,作用很大。
传统的社会中,大家流动性弱,有事情,主要靠强关系,你想想是不是。
在村子里,就那些人,家里有事,需要帮忙,靠的就是亲戚和邻居,自然很看重关系,也是为了抗风险。
到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基础保障和服务业都发达,我们遇到小事情的时候,其实有钱就可以解决。比如想吃饭,不想做了,点个外卖,对吧。
大一些的事情,你再去找强关系。
明白了吧。
明白了以后,具体如何维护,就我刚才讲的。
把心思放到强关系中的核心关系上,说白了,也就是可以给你带来好处的,要么是物质好处,要么是精神好处,要么是潜在的好处。用心,这是你的人际护城河。
剩下的,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弱关系可以解决日常95%的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