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纷纷停摆,许多企业的采购活动也随之停止。随着春节假期过去,尴尬局面也随之暴露,疫情要防,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得继续。目前招采圈最受关注的解决方案——“远程异地分散评标”,逐渐被大家开始采用,以减少疫情的影响,那么兴起的“异地分散评标”和正常评标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风险呢?
一、组建评标委员会
原有模式:招标人提交项目信息申请抽取专家→系统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评标前一定时限内系统通知专家评标时间、地点。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流程同上。
二、评标前身份核验
原有模式:专家到达指定评标地点后→出示身份证→使用专家CA或账号密码登录交易平台,或线下评审。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专家在指定时间使用专家CA或账号密码登录交易平台→人脸识别核验身份。
三、投标文件评审
原有模式:专家在封闭空间现场集中评审。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专家自行选择安静、封闭的空间,使用可联网的电脑进行评审。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可能存在的风险1.专家收到评标信息后提前与投标人串通。
2.对于招标人自行确定专家的,招标人通过影响专家非法干预评标结果。
3.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模式下,无法通过身份证核验专家身份。其他人在掌握专家CA或账号密码的情况下,可登录交易平台。
1.远程异地评标是电子招标投标的延伸,有利于大数据分析。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至少包括网上发布,获取招标文件,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开标、评标,发布中标通知等功能,可实现全程录音录像,实时在线交流。而远程异地评标还可以收集在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的操作行为,可以通过操作行为分析出评标专家的习惯偏好、工作态度等,评标过程可追溯、可分析,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和依据。
2.远程异地评标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围标、串标。
远程异地可以实现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在地域上的隔离,打破了“熟面孔”“老关系”和“常委化”等评标时常出现的问题,减少专家信息集中,预防人情腐败,对围标、串标有天然的阻碍作用,有利于提高招标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
3.远程异地评标有利于缓解特定领域专家不足的困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内的评标专家数量多、规模大,但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专家库所拥有的评标专家在专业结构上各有侧重。比如北方会侧重于重工业,南方轻工业专家会比较多;在使用IT业专家时,一、二线城市人数会较多,偏远地区人数会较少,专家的专业结构和地域分布不均衡。远程异地评标可以最大限度地统筹各地专家资源,减少评标专家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为行业内资深专家多参与重要项目的评标评审工作提供了便利。
4.远程异地评标可以大幅度提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员集中成为难点。江苏、四川、安徽等很多省、市、县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也彰显出远程异地评标在应急方面的优势,是应对突发事件并确保招标投标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
更多招投标内容分享,搜索关注“51中标了”!关注后私信立即免费获取12G招投标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