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农关国本,粮系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0月18日至19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座谈会第一次会议将在河南举办。与会同志将围绕粮食生产议政建言,并考察调研河南农业科技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情况。会议召开之际,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推出《挺起大省脊“粮”》专题报道,展示河南打造“中原粮仓”“国人厨房”“世界餐桌”的大省担当。
大河网讯 金秋时节,走进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师寨镇项目区,集中连片的田地平整壮观,道路相连,水渠贯通。田间地头,但见各种高科技设备,鲜见农民身影。
“这都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长郑晓凡感慨道。
作为豫北重要粮仓,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抢抓战略机遇,探索建立“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全力推进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特色引领 做好“高标准农田 ”文章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平原示范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采取“科研机构 国资 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和政府的推广优势,对高标准农田进行统一流转或托管,形成“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发展格局。
“我们的亮点是打破了‘就田论田’的思维惯性,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根据区域资源、产业、文化等特色,做好‘高标准农田 ’文章,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郑晓凡说。
郑晓凡说,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目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个示范片区,即以毛遂文化为特色的师寨片区,突出“高标准农田 文旅”,打造呈现战国风情、乡村情怀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以黄河稻米为特色的原武片区,突出“高标准农田 稻米”,发展高效特色稻米产业;以良种繁育为特色的祝楼片区,突出“高标准农田 种业”,开展种子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繁种制种;以生态观光为特色的桥北片区,突出“高标准农田 生态”,大力发展集“绿色、生态、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特色农业。
平原示范区依托稻米文化、毛遂文化、沿黄生态等优势资源,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培育壮大千味央厨、由甲田、绿盛蔬菜、万亩桃园、美景生态园、赵建华米业等一批三产融合示范企业,草坡书画、贺舍里等一批文旅民宿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实现了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
数字赋能 “传统粮田”变“智慧良田”
在监测站,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郭星边走边向记者讲解。“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植保系统的监测站,这是苗情检测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农田的病虫害情况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是虫情信息采集系统,设备会自动对诱集到的害虫进行拍照识别、上传统计等,并将数据发送至农林业监控平台……”
郭星说,这里可以实时监测苗情、灾情、病情、虫情、墒情和肥情,并将数据实时传入系统,通过农技人员分析数据,再传入农户手机,指导农户进行农事管理。
“不仅仅是农田生态实时监测,在灌溉设备上,我们因地制宜选择平移式、指针式等8种灌溉设备,广泛运用水肥一体机,实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高效节水全覆盖;在农业装备上,宇宙射线区域土壤水分仪、X波段昆虫雷达等先进农业装备率先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在服务平台上,采用‘1 1 1 N模式’建设信息化平台,打造‘一中心十系统’,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管理。”郑晓凡说。
注重成效 “高标准”绘就“好丰景”
在郑晓凡看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了农业设施提档升级,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取得了“六高”的建设成效——
农田质量高。通过土地平整、改良土壤、土壤培肥等措施,实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新增耕地1100亩,农田耕地地力提升1个等级,保土保肥保水能力显著增强。
产出能力高。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现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作物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产量潜力大幅提高,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
抗灾能力高。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面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灾情预测预警及时,农事决策效率提高,抗灾能力增强,保障了重灾年份少减产、轻灾年份保稳产、无灾年份多增产。
资源利用率高。通过规范电网、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实现节水、节电30%,节肥15%。此外,集中连片建设推进规模化经营,农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规模化水平高。通过小并大、坡变平等农田整治措施,实现农机农艺配套,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主要农业生产环节机械化率达到100%。
群众收益高。与建设前相比,高标准农田亩均可节本增效500多元;此外,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效增加农民就近获得劳务收入,就地转化为现代化农业工人,实现每户年增收3万到5万元。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覆盖,为中原农谷建设、实现种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 刘杨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