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9年底新冠肺炎病毒的大爆发,直到2022年底政策放开之后大面积感染,愈发频繁的疫情爆发让人们意识到来自微生物的危害,人们越来越注重日常防护,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儿童和孕妇等这些易感染人群,除了口罩,抗病毒药品之外,抗病毒抗菌服饰也又一次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尤其是最近大火的安奈儿电子束接枝改性抗病毒面料的推出,直接将抗病毒抗菌纺织品推到新的高度。那么,抗病毒服装真的可以达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吗?答案是有一定作用,但意义不大。
首先我们要清楚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2种方式: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像口罩就是典型的通过阻断飞沫传播来抑制病毒传播的,而抗病毒服装,只能通过*死接触到服装的病毒来阻止病毒二次传播。对于致病性来说,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只能起到阻止二次传播的作用,因此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即使真的要购买抗病毒服装,也要正确判断企业只是提供了足够的宣传噱头,还是真的具有抗病毒效果。首先,国内尚无纺织品抗病毒活性测试标准,业内主要参照国际标准ISO18184《纺织产品的抗病毒活性测定》。当纺织品的抗病毒效果值为3.0>Mv≥2.0 时,认为纺织品有抗病毒效果,当Mv≥3.0 时,可以评判纺织品抗病毒活性好。同时其中规定,抗病毒率在99%和99.9%之间为有效,超过99.9%为非常有效。目前国内可以做抗病毒检测的实验室非常少,并且检测周期很长,一般在1个月以上,价格又非常昂贵,一种病毒的检测费用大概在20000以上,一般检测的也只有H1N1/H3N2等流感病毒,可检测冠状病毒的机构更少,所以凡是宣传可以抗病毒的,大家一定要有警惕,要查看其是否有正规检测机构出具的权威报告; 再者,要注意该产品采用的抗病毒技术属于缓释还是「接触*菌」。最好是选择「接触*菌」类型的。因为「缓释*菌」型的抗菌产品是通过释放抗菌剂主攻*菌,其溶出的化学物质会被人体吸收,长期使用对身体构成潜在危害。抗菌效果也会随着水洗的次数慢慢减弱,效果不持久。
而「接触*菌」型术在安全性上有明显优势,通过结合在织物上的抗菌基团带的正电荷与细菌等微生物接触发生反应,令其破膜而死,作用过程不溶或微量溶出,保护效果也更持久。
总之,对于市场目前市场上层出不穷出的抗病毒服装,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其有一定的效果,但效用远没有商家宣传的那么厉害,即使商家真能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其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少二次传播,况且部分抗病毒材料本身对人体也是有一定的伤害的,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少用手接触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