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多年前关于过不过圣诞节这个事的争论,一度迎来过一波热潮,其标志性事件便是2006年12月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表了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呼吁民众抵制圣诞节,并建议有关方面加强传统节日引导教育,挖掘传统节日的商机。
该倡议书指出:“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文章还进一步表达了一种担忧,即“耶教”有可能借着圣诞节流行之风,加快渗透入华。博士们悲观地认为,中国“缺少主干性的价值信仰和文化形态”,如果不采取措施,很难抵抗“耶教”在中国的传播泛滥。
15年后的今天来看,当年十博士的许多想法倒也不是毫无道理,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消化能力的认识也确实过于低估。
简单来说,当年十博士担心,再不采取措施,下一代中国人过圣诞搞不好就会团团围在餐桌前祷告背诵圣经了。
然而实际上,今天的圣诞节,基本被中国人过成了旅游节、购物节、吃饭喝酒节、送礼节以及开房节。
这个特点不仅限于圣诞节。不论是市场多年培育的2.14西方情人节,还是中国人自己生造出来的3.7女生节、520情人节以及近些年逐渐被哄抬起来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如今基本都成为了餐饮、消费、旅游和酒店业的一个重要节点。
传统节日七夕制造的消费在近十年来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中国的节日用品行业也吃到了圣诞节的甜头: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圣诞工艺品相关企业3099家。广东以1206家圣诞工艺品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其次是浙江、安徽。从来不下雪的浙江义乌,生产、出口了全球80%的圣诞节用品。
义乌商家甚至已经能通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圣诞用品订单增减判断该地区的形势:2016年,委内瑞拉的客户大幅减少了圣诞用品订单,很快还出现客户拖欠尾款的情况,敏感的义乌商家便感知到委内瑞拉可能国内局势不稳,不久后,该国爆发石油危机和严重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