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年7月27日,农历六月廿九日,夏季很快结束,秋季眼瞅着即将到来。到了下个月8月7号,农历七月初十晚上八点二十八分五十七秒,就正式到立秋节气。
在夏秋交节的过度时段,有的年份立秋后秋高气爽的天气来得早一些,有的年份,立秋节气过了还是酷暑难耐。今年8月7号立秋,村里老人说:“今年是秋包袱、母秋,还是晚立秋”,是啥讲究?预示着什么呢?
今年是“秋包袱”
俗语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意思是说,如果这年是“伏包秋”,立秋后就比较凉爽。如果“秋包伏”,那么秋老虎发威,立秋后也会比较热。
那么什么是“伏包秋”?什么又是“秋包伏”呢?
所谓的“伏包秋”比较少见,这是因为,需要满足立秋和末伏起始为同一天这样的巧合,才是所谓的“伏包伏”!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立秋了末伏只有10天,三伏天就正式结束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立秋后热得时间比较短,才有“凉悠悠”的说法。
所谓的“秋包伏”,也就是说末伏在立秋起始之后到来。秋后一伏是立秋节气逢庚日入末伏,多数时候都是立秋后过几天,甚至十几天才逢庚日入末伏。比如今年8月7日立秋,8月15日逢庚日才入末伏,到8月24日又逢庚日,末伏才算结束。也就是说立秋后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处于伏天里,热得时间自然也就长了。
根据“立秋逢庚日入末伏”的规定,多数年份都是“秋包伏”了,也就是说多数年份的秋老虎都会发威,所以有民谚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今年又是“母秋”
关于公秋和母秋之分,在《中国方言大词典》有公秋母秋的两种区分:一个说法是“昼夜说”,也就是白天代表“阳”,所以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代表“阴”,所以夜晚立秋为“母秋”。
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在8月7号晚上八点二十八分五十七秒到来,也就是说是这个立秋时间点属“阴”,也就是所谓的“母秋”
另一种说法是立秋农历时间的“单双日”说, 即“单日公秋、双日母秋”。这也多半是因为在古人的理念里,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而今年立秋的农历时间是七月十日,立秋日子在双数,在民间认为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母秋”!
俗话说:“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公秋凉飕飕,母秋热得哭”,还有“母老虎驾到,立秋暑未消”等。这样来看的话,今年秋老虎是母老虎发威,会比较热。
今年还是“晚立秋”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那么,如何区分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在民间主要有两种爆办法:
一种是按照立秋的具体时间来分,早立秋是指凌晨0点到中午12点之间立秋,而晚立秋是中午12点到晚上24点立秋。今年的立秋具体时间在晚上八点多,也就是说是:“晚立秋,热死牛!”
一种是按照农历早晚月份立秋区分“早晚”立秋。如果是农历六月份立秋,就是所谓的“早立秋”,如果是农历七月份立秋呢!这就是所谓的“晚立秋”。而今年立秋的农历时间就在七月初十,也就是所谓的“晚立秋”!
按照“早晚立秋”说,今年也是晚立秋。意味着今年秋后会比较热,而且热得时间比较长。
综上所述:按照民间立秋的说法,今年是“秋包袱、母秋,还是晚立秋”,这就预示着今年秋老虎发威,立秋后也会比较热。根据“秋包袱”来看,今年末伏确实在立秋节气结束还没有结束,到了8月23号处暑节气来临第二天,8月24号末伏才结束,才正式宣告着今夏“三伏天”结束。也就是说今年三伏要热到处暑节气,才算完,立秋节气整个在三伏天度过,能不热吗?
不过,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比如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人类活动,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处高寒地区的朋友们,或者地处寒带地区的朋友们,夏季本来就短,立秋后天气很快就秋高气爽了。而热带地区的朋友们,无论是什么“秋”,秋老虎都要发威,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今年立秋后天气还热不热?欢迎大家根据当地往年立秋节气来临后的气候变化规律,留言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