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23日,北洋政府鸣放13响礼炮,迎接“小圣人”的到来。
这位排场十足的“小圣人”,便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第77代孙孔德成。一出生就在罗马的他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未出世前,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出世后,母亲又离他而去。
没了父母的庇护,孔德成能否健康长大,又能否继承先辈意志,弘扬儒家思想呢?
无后为大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国人心中无可取代的圣人。
为了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同时让儒家思想永久流传,汉高祖时期,便有了封孔子嫡系长孙世袭爵位的传统。
因为朝代更迭,时局变化,爵位的封号屡屡变更。直到宋朝时,才有了固定的称号“衍圣公”。
然而,当爵位传承到76代子孙时,却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后继无人。
孔家第76代嫡长孙是孔令贻,同时他也是第30代衍圣公。
1876年,孔令贻的父亲孔祥珂因病逝世,这一年,孔令贻刚满四岁,
孔令贻的母亲彭氏出身不凡,秀外慧中,是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彭蕴章的孙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工部尚书是什么官,简单来说,工部尚书是从一品,位于九品十八等级管制中的第二等级,掌管全国屯田、水利等。
由此可知,彭氏的出身有多高。作为官宦人家的后代,彭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道理。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丈夫去世后,为了防止儿子不求上进、品行不端,她既当爹又当妈,一方面在学习品行上严格要求儿子,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上给予儿子细致入微的照顾。
在彭氏的教育之下,孔令贻十分懂事,他立志读万卷书,做一个不负门楣的人。
五岁时,按照规矩,孔令贻袭衍圣公,正式成为第30代衍圣公。
古人语:先成家后立业。1888年,16岁的孔令贻到了婚配的年龄。慈禧太后对此很是重视,为他和自己的心腹军机大臣孙毓汶之女牵线搭桥。
孙毓汶身居高位,能言善道,善于投机钻营,颇得慈禧太后信任,在朝中的地位很高。
俩人门当户对,再加上慈禧太后亲自做主,孔令贻自然是不敢不从。很快,年纪相仿的俩人就喜结连理。除了爱情丰收,他的事业也节节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