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来,随着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走高,在国际市场,关于中国需求推动全球粮价走高的声音不断,直到今年来伴随着俄乌局势变化,在新的因素冲击下,这种声音才逐渐消止。
但就在近日,我们关注到国内的一些自媒体再次重提中国粮食库存问题,并指出在全球粮价大幅走高、各国粮食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指出我国“闷声囤了全球一半的粮食”。
几个小时之内,该文阅读和传播量已经高达10万以上。
文章指出,“美国专门对我们的粮食库存做过数据调研”,“发现中国2022年度全球粮食库存量占比,玉米达到69%,大米达到60%,小麦达到51%。均在过去10年里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
并引用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称,“中国人口不到全球的20%,但囤积的主要粮食却超过全球库存量的50%以上”。
实际上,这种中国囤积粮食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持续关注每日粮油的朋友会知道,我国在粮食供应方面一直强调的是“中国碗装中国粮”,一方面立足国内主粮自给,一方面也避免因消费的快速增长,对国际粮食供需市场构成上涨压力。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在全球粮价大幅走高之际,我国不但未从国际市场大量抢粮囤积,整体粮食库存规模反而是下降的。
首先从我国的历年粮食进口结构来讲,除了大豆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外,在小麦、玉米及稻谷市场,整体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
分品种来看,我国大豆进口量在2020年达到历史峰值之后,2021年大豆进口9651.8万吨,同比下降3.8%。而在小麦、玉米及稻谷市场整体规模中,玉米临储库存在2020年已经消耗完毕,小麦临储降至5000万吨左右,稻谷库存也小幅下降至1.4亿吨左右。
其次从我国库存粮食来源来看,目前国内粮食库存结构中90%以上为国产粮食。而且在全球粮价走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向市场投放粮食政策性库存,以抑制价格的走高。
据悉,目前我国每周定期向市场投放国储小麦50万吨、投放国储稻谷约为160万吨,此外还向市场大量投放进口大豆、超期存储稻谷等,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国内企业对进口市场的采购压力。
反观国际市场,目前对于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行的压力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自2020年以来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不仅仅包括粮食,还有原油、黄金等商品价格的全面走高。
有数据显示,以前我国粮价整体高于国际市场,但截止目前,小麦进口成本已经达到3400元/吨左右,玉米达到3200元,均远远高于国内市场——三大主粮中,仅有国际稻谷价格低于国内,但稻谷却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小的品种。
其次是俄乌局势造成的全球性供应紧张。来自行业数据则显示,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大麦贸易量的30%,玉米的17%,葵花油的80%。
目前俄罗斯、乌克兰对全球粮价的影响表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黑海地区港口关闭,造成乌克兰出口下滑,这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另一个是以欧美等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俄罗斯谷物被动脱离国际大宗贸易市场。据悉,随着俄罗斯被排除在国际支付体系后,其谷物出口存在结算困难,而且,各国及国际粮商受多方因素影响,也不得不放弃采购俄罗斯谷物。包括黎巴嫩、埃及等非洲和中东国家,不得不在俄乌之外的地区采购更为高价的粮食。
此前,印度因采购俄罗斯原油而备受批评。
第三,则是在这种粮价大涨的背景下,一些粮食保护主义开始冒头,各国纷纷开始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并提高了各自的粮食库存规模。这其中既有粮食出口量不大的小国,也有如阿根廷一样的粮食出口大国,一增一减之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的供需形势。据悉,目前印度计划限制食糖的出口,并导致国际糖价在上周五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
而反观国内市场,目前正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国产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以此减少进口,减轻国际市场的供应压力。
综合来看,我国作为粮食消费大国,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每个中国人都有权利获得充足的食物保障。但在目前全球粮食价格的走高,一些低收入地区面临食品供应问题时,得益于国家储备体系的完善,这期间我国买家并未在国际市场进行大批量的采购囤货,1-2月的粮食进口规模增速保持在常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