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的产量一直是种植户和国家关心的事情,既关系到农户的钱包,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小麦的成穗数是产量三要素之一,是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微头条发布了如何提高小麦分蘖的话题之后,有朋友提问如何提高小麦的分蘖能力和成穗数,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般情况下,冬小麦的在年前可以实现3-5个分蘖,有些品种的分蘖数可能会更多,但是分蘖不代表能够成穗。在黄淮麦区,冬小麦的主茎和冬前的低位分蘖基本上是可以成穗的,而年后的分蘖则往往会成为无效分蘖,因为不会成穗了,逐渐枯黄衰退。如果按照每亩45-50万的成穗数计算,大约每亩的分蘖数高达100万,可想而知,有多少分蘖是无效的。
曾经有人做过试验,在一平方米的范围内只种一棵小麦,结果实现了100多个分蘖,虽然说这是个极端的案例,但足以证明小麦的分蘖能力很强大。如何提高小麦分蘖的成穗数,成为了提高产量的一项关键技术。
影响冬小麦分蘖的因素有哪些?1、 品种:现在黄淮麦区的冬小麦品种以半冬性小麦为主,冬性品种为辅,也有一部分弱春性品种。一般来讲,冬性越强,小麦的分蘖能力越强。
2、 积温:有人说播种越早,小麦长得越壮,这也不是没道理。研究表明,小麦的根叶生长与分蘖是同步进行的,温度再3-18℃是冬小麦最佳分蘖温度。在越冬前,生长一片叶大约需要积温70-80℃,壮苗的标准大概为6叶1心,基本上需要500℃左右的积温,基本上分蘖会达到6个以上。如果遇到持续低温天气,则会影响到小麦的分蘖数量。
3、 土壤肥力: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而磷肥是促进小麦分蘖的,在一平方的面积上大约有150棵小麦,这样密集的环境下,确保每棵小麦的肥料供应充足,尤其是磷肥和氮肥的供应充足,再加上土壤墒情合适(70%-80%土壤含水量),就可以实现壮苗,分蘖数目也相对较多,充分利用水肥可以有效调节小麦的分蘖数,也有利用小麦种子的节约使用。
4、 播种密度和深度:生产上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推荐的播种量也是不一样的,壤土一般18斤左右,而沙姜黑土的播种量则高达30斤以上,通常来讲,冬小麦宜稀播,播种深度4~5厘米,这样长出来的小麦相对较为壮实。如果播种过密,植株拥挤,争光旺长,分蘖少。播种深度超过5厘米,分蘖就要受到抑制;超过7厘米则苗弱,很难分蘖或者分蘖晚而少。
当我们知道了营销小麦的分蘖影响因素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增加小麦的分蘖数,既可以减少播种量,也可以提高小麦的亩穗数,间接提高小麦亩产量。1 选择强分蘖品种目前的主栽品种以半冬性为主,主栽品种分为两大类,多穗型和大穗型。如周麦28、百农207、郑麦583、隆平麦518号、豫麦211、周麦32等属于以量取胜的品种,分蘖能力强,成穗数多;另外一类如新麦29、开麦21、许科316、周麦27等则是大穗型品种,分蘖能力虽然弱,但是穗大,穗粒数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品种。
2 科学播种,实时早播前面也说了,积温是分蘖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气温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对提高小麦分蘖成穗有极大的帮助。在黄淮麦区的适播期为寒露到霜降这一段时间,可以适当在寒露节气往前赶。
3 根据土壤土质和墒情确定播种深度冬小麦最佳播种深度是3-5厘米。这是个浮动的范围,主要取决于播种时间和土质墒情等因素,可根据“早深晚浅,沙深黏浅,墒差宜深、墒好宜浅”的原则确定播种深度。
4、提高播种质量主要就是说土地平整,秸秆还田要均匀,深耕细耙,土壤无架空,苗齐苗壮,一播全苗。这是小麦高产的播种标准,也是提高小麦分蘖的重要因素。
5 种植密度合适在上面因素中也提到了种植密度,不同的地块播种量不同,只要确保基本苗适宜,基本上分蘖相对有利,可以有利于成穗。
6 科学水肥管理冬前是小麦分蘖高峰期,大多数分蘖是可以年后成穗的,大约占到全年分蘖数的80%之多,年后大多数是无效分蘖,因此,田间的水肥至关重要,前面也说了,田间要有足够的墒情,如果干旱要浇水,每亩40方水,越冬灌水也有利于防冻越冬。年后拔节期浇水追施尿素也有利于成穗,提供足够水肥。
基础肥力以氮肥和磷肥为主,亩施纯氮12~15 kg,五氧化二磷8~9 kg,氧化钾4~6 kg,大约相当于底肥用22:18:10的三元复合肥100斤。秸秆还田地块可适当多用点氮肥,促进秸秆腐熟。如果能使用农家肥则更好。
小麦是群体性粮食作物,不能过分追求单株分蘖能力,要综合整体,实现最优化产量三要素结合。以上是提高分蘖能力的措施,也是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产量的基本措施。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