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盖房子,都要放镇宅之物,主要是为了辟邪。同样,故宫和天安门,在修建时,也放了宝物,这俩处重要的地方都放了什么宝物呢? 古建筑的宝匣放置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内,匣内盛放着房屋的“镇物”。“正脊”是指古建最上边正中的脊,正脊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龙形装饰物,即“正吻”,与正脊相互咬合。脊筒正中的位置叫“龙口”或“龙门”,古建正脊正中的脊筒是要等其他工程项目完工后最后安放的,所以放入宝匣的过程就叫“合龙”、“合龙口”或“合龙门”。
因为1966年地震,天安门受损,于是于1969年12月15日开工重修天安门。
在天安门屋顶发现一个30厘米见方的木盒,尽管很旧,但上面清晰地雕着一对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是金丝楠木做出的。轻轻一碰木盒酥了,里面有一块“铜疙瘩”。专家拿起来仔细端详,尽管光泽不那么亮了,但却是个实实在在的金元宝!
里面还有一个拇指大的红宝石!结合历史记载,经专家分辨盒中还有五彩粮:黄豆、高粱、黑豆、谷子、玉米和朱砂,这些就是镇宅之宝。
朱砂是辟邪,五谷寓意是五谷丰登,国运昌盛。
2005年重修故宫时在昭德门发现的宝匣呈抽屉状,体积大约是25厘米×30厘米×8厘米,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取出其中的镇物,可以看到有些氧化了的金银铜铁锡牌、五色丝线,还有一些破败不堪的小布袋,里面分别装有五色元宝、五谷、香料等,其中一个布袋里的五色宝石依然晶莹夺目。最后,匣底是24枚熠熠的金币,光亮如新。
这些宝物,在清朝档案中都有记载,例如。
据《太和殿记事》记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宝匣内放:金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四钱五分。
银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一两八钱五分。铜锞一锭,牌一个,共重四两。铁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锡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金钱八个,每个重一两七钱。五色宝石五块(红宝石、蓝宝石、翠、碧玺、玉石)。五经五卷(系忏咒)。五色缎五块。五色线五绺。五香各三钱(红绛香、黄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五药各三钱(生地黄、木香、河子、人参、茯苓)。五谷(高梁、黄米、粳米、麦、黄豆)。
新中国重修古代建筑时,尊重历史传统,一般都要把这些宝物放回原处。还要些一个记事文章,说明经过。太和殿宝物回放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宣读了记载此次太和殿修缮经过的《太和殿修缮工程纪事》,并将“纪事”放入宝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