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搜建筑,ID:sjz9999
建筑师苦“规×”久矣!最近很多规划主管部门要求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多层9.0m,高层12.0m建筑师们一脸的懵逼规范的要求可不是这样滴!!!
难道他们的规范印…………错了?那看看我们的规范怎么说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2019.10.1执行):5.2.2 -4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0m,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1.8 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 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2 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7.2.2条文说明: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需考虑大型消防车辆灭火救援作业的需求。如对于举升高度112m、车长19m、展开支腿跨度8m、车重75t的消防车,一般情况下,灭火救援场地的平面尺寸不小于20m×10m,场地的承载力不小于10kg/cm²,转弯半径不小于18m。
解读:除了超100m建筑明确说出场地转弯半径≥18m,其它情况仅仅说: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需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
那么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到底是多少???
正确答案
1.普通消防车通行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6.0m
即多层公建(H≤24m)
及多层住宅(H≤27m)
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6.0m
2.消防登高车通行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9.0m
即高层公建(24m<H≤100m)
及高层住宅(27m<H≤100m)
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9.0m
3.大型消防车通行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18.0m
即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18.0m
错误认识
依据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1.9条文说明:目前,我国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 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 12m,一些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为 16m~20m。
(请注意:普通消防车和登高车)
依据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第172页
竟然把消防车改成了消防车道!
于是很多人武断的认为:
普通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9.0m
登高车车道转弯半径为12.0m
请注意:
消防车≠消防车道
所以
消防车转弯半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
正确认识
1.消防车转弯半径的概念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2.0.22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super elevation at curve)
机动车回转时,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机动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半径,表示机动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不可越过的障碍物的能力。
2.消防车道转弯半径的概念
2.0.27 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turning radius of the vehicle lane )
能够保持机动车辆正常行驶与转弯状态下的弯道内侧道路边缘处半径。
3.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4.1.4 机动车的环形车道最小外半径(R0)和内半径(r0)的尺寸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1.4):
式中:a—机动车长度
b—机动车宽度;
d—前悬尺寸;
e—后悬尺寸;
L—轴距;
m—后轮距;
n—前轮距;
r1—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按本规范表4.1.3取值);
R0—环形车道外半径;
r0—环形车道内半径;
v R—机动车环行外半径;
r—机动车环行内半径;
W—环形车道最小净宽(按本规范表4.2.10-1取值);
v χ—机动车环行时最外点至环道外边安全距离,宜大于或等于250mm,当两侧为连续障碍物时宜大于或等于500mm;
y—机动车环行时最内点至环道内边安全距离,宜大于或等于250mm ,当两侧为连续障碍物时宜大于或等于500mm 。
重点来了!
一般粗略的计算可以近似为:道路内缘半径=机动车转弯半径-车宽-安全距离(消防车宽2.5m,安全距离0.5m,合计为3.0m)所以道路半径=机动车转弯半径-3m是可行的!
结语其实,规范制定的很严谨只是有人对规范的理解存在问题那么建筑师胜利了吗?不一定!因为,有人根本不让你解释除非你把这篇文章保存给他学习学习。
公开公正透明,是沟通的最好良方
张海涛认为:
安居则乐业,关于社区的思考和实践是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就身边的宜昌长江瑞景小区,民悦家园小区,问题至今仍待解决,看似复杂其实简单的问题,无不考验职能部门及基层的智慧和决心。高效、廉洁的来服务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尝尽人生百味,方知人间冷暖。从街头巷尾到百姓人家,从衣食住行到治安物业,生活中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却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事。
正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治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基层治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呢?
民生“小事”必须“大办”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小区物业管理与每一位小区居民息息相关。要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组织性质,将其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对居民们比较关心的公共用房、公共收益等问题,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公开信息平台。
区区小事关民生、利在长远,要以敬民之心,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守法规之底线,实事求是,溯本清源,小事管好、服务到位,也是功德一件。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系转载的,转载内容为原作者观点或资料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有什么物业闹心事及更多物业资讯与业委会资料及维权交流,关注后私信微信联系
邮箱:2191919@qq.com你有什么物业闹心事及更多物业资讯与业委会资料及维权交流,关注后私信微信联系
邮箱:21919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