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峰,原名沈廷槐,1904年出生于榆中县金崖镇尚古城村。1924年,毕业于甘肃陇东讲武学堂,到陇东童子军学校任教。同年12月因病回家,帮父亲经营“福元泰”烟坊。
1947年前后,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护它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对共产党各级组织和爱国学生进行疯狂地镇压和迫害。共产党员陆长林、陆治安等人奉甘肃工委指示,到榆中金崖等地农村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由于他们是同乡,又得知沈秀峰思想活跃,追求进步,就和他接近,向他宣传我党的政策和主张。沈秀峰凭借“烟房”资本家的身份,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并在经济上、物质上给予有力的帮助。由于沈秀峰身份特殊,党组织的活动地点就设在“福元泰”烟坊里。在此期间,金崖地区地下党组织发展很快,由庆阳老区学习归来的金巨盈在金崖、窦家营、什川等地发展了20多名党员。金崖地区革命工作的开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追查,但沈秀峰置个人安危而不顾,机智地与敌人周旋,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最后保护党组织负责人陆治安等人安全转移。1949年3月,党组织根据他的表现,由陆治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党后表现更积极了。
1949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兰州进军,盘踞在兰州的马步芳部,一方面作军事顽抗,一方面疯狂破坏我地下党组织,大肆搜捕和残害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这时,皋榆工委紧急指示东区工委将部分党员暂时疏散乡下,协助金崖工委开展支前工作。金崖工委*陆长林与陆治安、陆善亭、沈秀峰等人商量,决定按照皋榆工委的指示,以金崖工委所属党员为主,联合东区工委疏散乡下的党员以及回乡进步学生,约50多人成立了皋榆工委协军团,陆长林任团长,沈秀峰任副团长,团部仍设在沈秀峰的“福元泰”烟坊里。“协军团”成立前,皋榆工委让罗扬实通过王新潮搞了一部电台,由陆宴安负责安装在沈秀峰住房内。协军团的主要任务是:一、赶写标语,通过各种亲友关系宣传党的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安定民心,组织群众迎接解放军;二、组织群众防止散兵游勇和土匪的*扰;三、借粮借草,支援前线;四、介绍社会情况,派人给部队带路,帮助部队侦察敌情。并按任务作了初步分工。8月13日,在“福元泰”烟坊大门口正式挂出“皋榆工委协军团”的牌子,由秘密活动转为公开工作。8月16日榆中解放。“协军团”与解放兰州的解放军接上头后,全面的支前工作就在部队干部和随军干部的大力协助下轰轰烈烈地展开。按照事前的分工,带路的带路,筹粮的筹粮,运送粮草的运送粮草。“协军团”全体成员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使群众消除了恐惧心理。解放军进驻苑川河后,广大群众热情欢迎和支援解放军。有粮的交粮,有猪的*猪,没粮没猪的就踊跃给部队加工面粉,运送粮草。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主动到前线抬伤员,各个村庄都设立了粮食保管点和马草运送站,苑川河两岸所有的水磨和小石磨昼夜不停的转动起来,为部队加工面粉。一切为了解放,一切为了支援前线,几乎成了苑川河沿岸群众的自觉行动。在这一时间,共给部队征集粮食800多石(每石1500斤)、猪6头、羊5只、鸡13只,有力地支援了兰州解放,受到部队首长和上级党组织的表扬。
全国解放后,国家面临着严重困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并号召爱国之士、广大人民群众、工商各界认购公债券。1950年,沈秀峰担任榆中县五区(金崖区)胜利折实公债推销委员会主任期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热情宣传党和政府对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建设的重大意义,带头认购公债8000万元(旧币),并发动群众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认购公债。由于他的带动和积极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公债的推销认购任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出海军和空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海军第七舰队向中国领土台湾沿海出动。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人民派出了志愿军,开始了抗美援朝运动,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购买飞机大炮。1951年,他任榆中县五区抗美援朝分会副主任,为动员群众搞捐献,不辞劳苦,昼夜奔忙,有时给群众讲解,有时与工商界人士贴心交谈。由于他的辛勤工作,在金崖地区捐献工作搞得非常活跃,金崖工商联分会在一次座谈会上,58位会员当场就捐献了2216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了抗美援朝。一次在新战士入伍时,他捐献了大批物资,大大鼓舞了新战士的斗志。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沈秀峰为了促进公私合营,让集体和国有企业迅速占领市场,他响应国家号召,把自己的营业部“福元泰”水药加工厂所有财产合理折合人民币18亿元上交甘肃省合作总社和榆中县合作联社经营,当时按上级政策规定,按月息千分之一付给本人。后来,他感到国家经济底子薄,多次申请将政策规定的利息不再领取,交合作社发展生产。1954年他又把18亿元财产折价款作为党费上交党中央。
1952年,沈秀峰调到县上工作,先后担任建设科长、农业科长。在此期间,他工作认真踏实,吃苦耐劳,积极热情,遇事同群众商量,为我县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一定成绩。1953年县政府决定,兴修分豁岔第一条水泥渠,水渠修成后增灌水地近千亩,由沈秀峰负责施工修建。在工程进展中,他带病坚持工作,吃住在工地,群众身上有多少泥水,他身上就有多少泥水,受到群众的好评,表现了他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1954年夏初,他病未痊愈,又组织六区、九区、十区民工400多人,以“以工代赈”的形式兴修夏官营至贡井大车道,全长73华里。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使这项工程按期竣工。这条大车道的建成,使北山地区人民群众的长期夙愿得以实现,它对促进边远干旱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加强城乡物资交流起了桥梁作用。
正当他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的时刻,不幸于1958年患病去世,终年54岁。他逝世后,榆中县的干部和群众都怀念他,交口称赞:老沈是个好同志,是个永远追随革命的人。